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723阅读
  • 1回复

[网络文摘]做一个欣赏别人的人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11210
飞翔币
216970
威望
215802
飞扬币
2764473
信誉值
8



做一个欣赏别人的  我们部门有一个不同寻常的“部门文化”,是经过我们精心构思、践行、修改、沉淀下来的团队自我修复、自我激励、滚动式成长的一种方法。其实施方案是这样设计的,每周二晚上部门都要组织一次“知识旅行”活动,部门每一位员工都将有机会独立主持一次“知识旅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内容形式不限,主持人可以任意发挥,第二个环节是培训环节,主持人要给大家做一次专题知识讲座。活动的宗旨是构建一个开放、轻松、对等的平台,让大家在这个人性化平台上发掘、品味别人的优势,并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充分展现自我才华,将自已的拿手好戏晒出来与别人分享,“啜英咀华”、“公诸同好”,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再也恰当不过了。
  在培训室里,“知识旅行”系列活动每周如期开展,虽说是部门内部活动,却每次都能看到不少来自兄弟部门的新面孔主动加盟,这多少让“主办方”感到欣慰。轮到小卢主持那期活动时,我们着实替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是否能顺利完成这期活动。小卢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培训,甚至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过言,小卢平时没有突出的工作业绩,是个比较普通(或者称作平凡)的员工,更重要的是,他极度缺乏自信。尽管如此,在小卢筹备这次活动期间我们并没有给他过多的关照,只是暗暗观察他的一举一动,看他如何应对挑战。
  到了周二的晚上,新的一期“知识旅行”在一片欢呼声中拉开了序幕。小卢开始了他的OpeningSpeech,果然不出所料,他的声音很小很脆弱,只言片语被无规律的停顿割裂得七零八落,小卢的眼神不停地游走在培训室的上空,充满了恐慌。这时,台下响起了掌声,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此时此刻,对小卢而言没有任何东西比发自内心的鼓励更重要。参加活动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知识旅行”活动不是一场作秀,也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场零距离的欣赏和交流活动,在这里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差,只有不同,而不同的东西也只有在对等的交流中才能被发现和品味,“知识旅行”更像的一个茶馆,来到这里,你都会免费得到一道醉人的香茶,但没人告诉你这是一道什么茶,绿茶?红茶?乌龙茶?…,你得先品尝。
  也许是大家的友情帮助让他放下了思想包袱,也许是会场上开放包容的氛围让他找回了勇气,小卢渐渐进入了状态。接下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小卢设置了一个极富情趣的游戏,让全场人融入到游戏的角色中,大家的兴致立即被调动了起来,笑声、欢乐声打成一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全部门的同事如此投入、如此尽情地享受一个小小的游戏带来的快乐。然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个游戏不是平时表现活跃的几位同事搬到“知识旅行”活动中来的,而是小卢带进来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游戏压根儿就是小卢原创的,用小卢自已的话说,这是他付出了几个晚上失眠的代价设计出来的。小卢只不过是为了赢得大家的一句肯定、一道赞许、一声喝彩,他却愿意付出几个晚上失眠的代价,可这一点儿也不难理解,其实,每一个人天生就有自我表现的本能,天生就有渴望被认可的需求,这与人的个性、智商、能力没有任何关系,也正是这个需求为他的行为提供了无尽止的动力,但是,这个需求只有在不停地被满足的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动力。很多人终其一生为他的事业而奋斗,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而支撑他灵魂的巨大精神力量不是别的,正是他不断赢得的社会认可满足感和渴望新的社会肯定的动机。
  活动进入下一个环节,小卢针对他熟知领域给大家做了一次技术专题培训,从他准备的材料可以看得出他为了这次培训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虽然在讲述过程中他不经意时也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我们仍然觉得他的培训远远好过预期,尤其是他在游戏环节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足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活动的最后点评阶段,我们给了他较高的评价,或许,这些肯定和赞赏会永久停留在他的记忆深处,会给他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一些什么。小卢的表现颠覆了他在我们脑海中的固有形象,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一点一点进步的痕迹。恍惚间,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一开始就在你脑海中烙下一个很差的印象时,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提醒自己,这很可能是因为对他不要解而产生的错觉,这时,你需要重新认识他,而且要以欣赏的眼光重新认识他,因为一个人就象是一个大海,你所看到的只是视野内的一小部分,而他宝贵的东西很可能恰恰驻留在你视野之外,如果你要认识他、了解他,你必须不停放大视野,去搜寻、发现他闪光的东西。
  经过了这期活动的历练,小卢似乎在渐渐发生变化。首先,他的主动意识增强了,有一次部门组织内部乒乓球对抗赛,小卢第一个报名参加,虽然说实在话,他的技术很臭,但是,这却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看到了他的精神面貌在发生改变,让人看到了希望,主动参与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但是放丢只可能意味着失败。其次,他似乎变得自信,比如,在一次评审会上,小卢竟然理直气壮地指出了一个项目组所设计的电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缺陷,这是他极大的进步,因为这个电路是多名优秀工师程经过反复论证后设计出来的,比较复杂,而那个缺陷更是潜藏的非常深遂,要将它找出来,不仅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更需要一份自信。
  故事讲完了,但故事引发的深度反思却刚刚开始。
  其实,小卢的原始形象具有普遍意义,代表了一大批最基层、奋战在一线的普通程师的工作状态。在一个企业内部,优秀员工总是凤毛麟角的,他们的力量总和也只占整个浩大工程极小的部分,企业的巨大车轮正是在无数小卢式的普通员工推动下向前滚动的。好比一座冰山,它的总重量不取决于露出水面的冰峰有多高,而取决于深埋水下的巨大冰体有多大,因为冰山的绝大部分质量(约占八分之七)都在水下,水面部分永远只占很少部分(约占八分之一)。然而,管理者,特别是国企的管理者,总是喜欢将掌声、鲜花、肯定、赞誉一股脑儿抛给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却往往忽视了对大量普通员工的关注,其结果是,一部分普通员工变得更加普通,彻底丧失了锐气,而另一部分干脆对自己发展前途感到绝望,而选择了离开,这正是工国式管理的悲哀。
  作为管理干部,应该欣赏优秀员工创造的辉煌业绩,也应该欣赏普通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贡献。那怕是很琐碎的工作,只要是公司需要的、对公司有益的,只要是合格的,都应该得到重视和认可。
  为什么要欣赏
  二十世纪最卓越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做任何事都来自两个动机:爱的渴望和做伟人的欲望。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教授说过,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而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观点更是如出一辙,他指出,“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这些哲学观点在人类历史上屡屡应验,文学大师雨果曾经想把巴黎改成自已的名子,而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想尽办法为他家族弄到一枚象征贵族的盾形徽章,以光宗耀祖,而哥伦布为了得到“海军上将兼印度总督”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远渡重洋,踏上探险的征程。
  本质上讲,人只有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走向平庸,而另一种则是走向卓越。人好比是一根木头,要么慢慢地腐朽,要么熊熊地燃烧,而如果选择燃烧则需要火种点引,对一个人而言,这个火种就是别人的欣赏和肯定,它是人类心理激情的催化剂。
  文学家屠格涅夫在一次打猎时,捡到一本破旧的《现代人》杂志,随手翻了几页,发现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看了后竟被小说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随后的几天,屠格涅夫的内心一直很纠结,于是他想见到这篇小说的作者,并想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但这名作者在当时只是个无名小辈,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屠格涅夫四处打探,最终也没能找到那名作者,但幸运的是他找到了那名作者的姑母,面对这位姑母,屠格涅夫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作者的欣赏:“这位青年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当作者得知屠格涅夫竟对他有如此高评价后,他对自已充满了信心,屠格涅夫告诉姑母的那句话就象火种一样点燃了他对文学的酷爱之火,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文学殿堂的创作中,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这个年青人后来就是家喻户晓的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
  欣赏和肯定是人性中的普遍需求,当一个人被欣赏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这个需求被满足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将被欣赏者的人生推向卓越。
  而另一方面,欣赏别人同样会推动自己走向卓越,使自己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善于欣赏别人的人往往能取得盖世之功,因为欣赏别人的人能得人心,而得人心者得天下,善于欣赏别人的人的周围总会围着一大群能人、奇才,而这些能人、奇才将帮助他缔造伟业。
  刘邦仅用了七年时间就打下了江山,从一介布衣登上了西汉开国皇帝宝座,其效率之高,可谓空前绝后,刘邦这样分析自已的成功原因,堪称经典,“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国家,抚百姓,给饷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
  要欣赏不要挑剔
  坊间流传的一句话说得极为精辟、耐人玩味,“热恋中人欣赏的是对方美丽的脖颈,而刽子手则在估摸着哪个地方容易下刀”。欣赏和挑剔在人们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两者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沉睡着两个超级灵魂,一个是激情涌动、充满朝气的天使,另一个是偎慵堕懒、萎靡不振的怪兽,而同时每个人的手上都握有两个魔棒,一个是欣赏,另一个挑剔,用欣赏的魔棒唤醒的是天使,而挑剔的魔棒唤醒的却是怪兽。如果你想唤醒别人心中的天使,你只可使用欣赏的魔棒,但有些人试图唤醒别人的天使,却错误地使用挑剔的魔棒,最终只好自食恶果,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我们周围发生着,甚至我们自已不知不觉中也会犯下如此可笑的逻辑错误,却全然不知。
  我想起幼儿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谈到孩童人格培养时说,当小孩总是被暗示有问题时,他就会不断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进而逐渐丧失自信,并向坏的方向滑去。小孩如此,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挑剔是孤独的,是极其危害的,长期指责、挑剔、否定一个人,会使他变得不自信,进而变得颓废,而丧失进取的动力,还会使他产生不良的压迫感、负面的厌倦感,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在挑剔的环境下,人会学会逃避责任,相互指责,相互打击,容易产生帮派和内斗,从而形成异常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挑剔的环境一旦形成,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没有任何人的力量能够改变得了它。挑剔的环境会促使整个群体变得平庸,而一步步走向崩溃,这是非常可怕的。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点,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只要缺点不影响工作,都应该包容。即便一个人在工作中犯了错,批评指正时也应该对事不对人,避免伤害其人格尊严。
  让赞美成为工作习惯
  著名钢铁大王史考伯先生深谙管理之道,当人们向其讨教成功秘诀时,他说,“我认为我所拥有的最大资本,就是我鼓励、激发职工的热情的能力。而充分发挥一个人才能的方法,正是赞赏和鼓励”,“在这个世界上,上司的批评最容易扼杀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我从来都不批评任何人。我认为应该给人以工作方面的激励。因此我更乐于称赞,而讨厌指责挑剔…。”
  赞美是卓有成效的管理手段。赞美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可以挖掘人的潜能,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鼓舞团队的士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赞美能给人带来幸福,林肯有一次在信里说:“每一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赞美别人也会使自己内心变得强大,培根这样说过:“赞美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赞美也是最廉价的管理手段。将赞美当作鲜花献给别人,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因为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取之不尽的赞美之花。相反,如果你贪婪地将赞美之花深藏在自己的心中,它反而会因得不到阳光和雨露而败谢凋零,你将什么也得不到,因为赞美之花,只有在外界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才会绚丽夺目,才会芳香迷人。
  有人说,赞美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只是少数人的专属,与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的人无关,其实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赞美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更是一种工作习惯,每一个人,无论他的性格品行、教育背景、社会地位怎样,都可以掌握运用,关键是你什么时候开始养成这个习惯,如果你从现在开始,你将很快掌握、驾驭这个管理方法,如果你总想着从明天开始,你可能永远也掌握不了它。
  欣赏是一种理解,用包容解读你的战友,你收获的将是彼此的和谐。欣赏是一种智慧,用胸襟海纳你的对手,你收获的将是超我的修养。欣赏是一种情怀,用温情帮助你的朋友,你收获的将是真诚的友谊。欣赏是一种情商,用赞美评价你的伙伴,你收获的将是事业的辉煌。欣赏是一种大爱,将大爱播在人间,你收获的将是金灿灿的感恩。欣赏是一种美德,将美德撒向世界,你收获的将是美丽的人生。
   人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11210
飞翔币
216970
威望
215802
飞扬币
2764473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7-12
欣赏是一种理解,你包容了别人,你将收获的是别人对你的微笑;欣赏是一种智慧,用你的胸怀去体谅别人,你会收获一种修养。读作者的文字,你就会明白欣赏别人,其实就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世界,你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