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小雨绵绵,学校里的香樟树应该也被润洗尽了。偶尔在阴天里校园的小径上闲走,总能听到那些残留在香樟叶上的硕大的雨滴滴下到地上,啪的一声就是雨声,多像古老琴弦上拍打出的音韵。旁边的小草蜷缩着身子,羞涩着,郁郁青青。南充的冬天早已经来了,这个十一月,冷得比去年早比去年特别。没有征兆的寒风吹来,在古老教学楼的阳台上转了一圈,然后透过锈的发青的门窗吹入教室。
这里不是江南,而是川北。但是,一脉相承的嘉陵江也继承了长江别有风味的江南情怀吧。下雨的时候,现代人已经不用撑一把油纸伞了。那些花花绿绿的现代伞伞却宛如一朵朵摇动生长的小花。看到人群在它们的襁褓中行走,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记得在家乡的时候,每逢下雨,总在屋檐边用手去接雨。坝子里湿淋淋,仿佛露出大地的骨骼与心脏,其实生命之初正因如此,一切的模样都生长在水下。而南充这座城市,下雨的时候,我总想起曾经少年的雨天,撑着一把小伞,走过田间泥泞的小路,穿行在学校与家的流水线上。偶尔不小心摔倒,溅满一身泥巴,也不哭,只生气。现在想来,当时泥巴蘸满一身的时候,那模样,不也是可爱的模样。而那模样,似乎永远也无法再现。
时间往往打着伞走在雨巷,一转身,就换了模样。
雨天的故事,时常大多人都蜗居在寝室,上网的上网,打牌的打牌,还有几个知识分子,在高昂地朗诵着“之乎者也”之类的词句……窗外的雨声不是歌唱,也不是舞曲,不懂的人怎么知道,雨下落的时间就是逐渐后退的青春。
羽绒服,帽子,手套都准备齐全,风中应该还有我未曾写完的诗句。这样的冷冬,我常叫上好友一起到万景园喝茶,谈谈天,说说地,研究文学……茶慢慢地在茶杯中舒展,白开水渐渐地奉献出心底最后的纯净,汇成一股微苦微甜的味道,让我们细细品赏。有时,一些雨冲进茶杯。茶里,仿佛注入了天空的味道。这样的畅饮,好不快哉!
而心灵的雨巷,就存在于这样的一场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