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870阅读
  • 2回复

[转帖]请成年人答复孩子的不满和质疑

楼层直达
级别: 管理员
发帖
28232
飞翔币
1597
威望
888
飞扬币
132288
信誉值
0

顾骏
4月9日上午,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演讲时,换掉了由老师事先“把关”的关于“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演讲稿,而念出了自己写的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在5分钟的慷慨陈词中,他表达了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理想”,引起师生现场一片哗然。
其实,引起“哗然”的意见并不深奥,更不罕见,比方说:“根据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世界倒数第一……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现在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变味的教育,我们学了有什么用?就是考上大学又能如何?”
这些话要是出自专家之口,实属稀松平常,所以,真正让学校老师乃至公众“哗然”的,不是这名高二学生说了什么话,而是这些话怎么会出自学生之口。可是,为什么不能甚或不应该出自学生之口?
今天的学校教育如果真的存在问题,而且问题大大的话,到底谁是最后的买单者?是学校吗?不是,学生出去之后遇到的问题再多,学校不会承担一点责任,学校只需要享受学生考上大学,特别是“北大清华”这种名校后所能带来的“荣誉”就行。是教育专家吗?不是,学校教育问题越多,专家越忙着解决问题,“肥水不落外人田”,谁也别想抢这碗饭。是家长吗?他们在为子女买单包括教育收费和生活支出之后,还可能需要为子女将来前途支付一定的费用,最惨的是被无奈啃老,但也仅此而已。真正全程买单的是孩子自己,不但以业已失去的童年,更以无所作为的未来,实际上也就是以自己的一生,为并非自己选择的人生买单。想明白这一点,或许就不会为孩子说出自己的话而“哗然”了。
成年人不但不应该“哗然”,还应该像孩子一样反思,不但反思我们充满善意地给孩子安排的“前程”,到底是否真的为他们所“欣然接受”;更需要反思,我们在讨论事关孩子命运的教育问题时,为何总是让他们缺席。启东中学那位学生的一席话,虽然有对成年人特别是教育专家的话语并不完全的理解,但他的话语和情绪所透露的那种感觉是对路的;他们在事关自己的问题上,有话要说,这种心情是真实的。一句话,那位同学的演讲不能视为个人作秀,而应该认定为一代人在某个特定成员不经意的“恶搞”中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在中国,为人父母的往往习惯于用一句话打发孩子的质疑,“这是为你好,为你的将来”,却从来不向孩子论证,这个“好”到底由什么构成?评判是否真“好”的标准是什么?孩子被要求做到的,同这个“好”有什么必然联系?父母为孩子设计的路径和方法真能实现这个“好”?所有这些问题,不要说没有得到回答,根本连提出都没有,因为父母几乎不会给孩子任何提问的机会。
结果,孩子只是在父母的“好”的美妙许诺下,稀里糊涂地走了下去,一直到发现“不好”却已无法也无力更改的那一步。家庭中是如此,学校里是如此,社会上不也同样如此?成年人讨论了那么多年的教改,几乎毫无进展,而就在这中间,有多少孩子进了问题重重的学校,出校门时,随身又带走了多少学校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启东中学老师在对待这位同学及其引发的“哗然”上,很见分寸:在他演讲时,没有打断,没有关闭麦克风,不怕“污染”其他同学,事后也没有追究他的“不良心态”或“过激语言”。
确实,当一个高中生有自己想法,特别是对我们长久以来答应他们的种种的“好“产生怀疑时,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论证,我们应允的“好”不但是真诚的,可检验的,可实现的,而且是他们可以选择的。相比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越来越小的年龄出国留学,彻底告别中国的学校和教育,仅仅像这位同学那样提出质疑,真算得上是对所有成年人——尤其是以教育专家自居的人士——的礼貌和客气。
珍惜这一机会,给孩子一个负责任的回答,成年人不应该再犹豫,更不能推诿。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原帖地址:http://finance.ifeng.com/money/roll/20120412/5908686.shtml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5109
飞翔币
253203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251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4-13
来了解一下了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086
飞翔币
211643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5407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4-13
现在的孩子很厉害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