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雨水困了一天,倒也不觉得时光难耐,时而监窗观雨,时而隔墙听雨,在磨磨蹭蹭中,一天倒也过了,就如那雨水,飘在空中,可能千姿百态,落到地上,流散开去,倒也觉得无影无踪。我的时光也如此,尽管一整天未出门,实在也无所事事,可是一会睡一会醒,竟也不觉得郁闷。转眼,天幕便又逐渐沉黑了下来,一天竟仿佛在不知和觉间又到了终点。光阴于我是如此蹉跎哟。一清晨醒来,手握空白,一夜又临,手中仍然是空无一物,一天,于我如浮云哟。
有时说,世事于我如浮云,是觉得潇洒,觉得能如此说的人应是位脱俗的人兄。于是,心烦时也常常在内心里安慰自己说:让世事于我如浮云吧,利利欲欲没了期,何必想那么多呢?这样一想,似乎世事与自己无关了,世人的争权夺利都成俗态,只有自己何等高明。
可是毕竟,人在江湖,人就是江湖,有人就有江湖,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世事你尽可以少管,但毕竟不能抽身而去,做到全然与自己的无关。你能说油价升了,一点也不会影响到你吗?你能说劣质产品多了,你一件也不会用到吗?其实,在多少时候,说世事于我如浮云是无能为力的表现呀。那其实是内心虚脱的一种说法而已,是一种想掩蔽自己的无为的面具,是一种欲盖弥彰的掩眼法。其实并不高明,只是可能带给自己一点慰藉而已,而虚弱的心因无助却喜趋之而已。
成功的人应该是入世的,避世者只是那些外强中干的家伙,仿佛可以清高自傲,可以置身事外,可以世人皆醉而其独醒,其实,他们是没有能力去扭转乾坤,没有能力去干预世事,所以只好躲进山林,聊以啸吟。换个角度看,其实不是他们遗弃学世界,而是世界遗弃了他们。要想成功,想有所建树,只有积极入世,积极地适应这个世界,从而找机会改造这个世界。
所以说,世事于我如浮云的说法,只可说说就好,不必强而效之。否则,只能成为脱离现实的家伙,这样的人只能一事无成,白活一生。
而我现在似乎已经有说此而快之的毛病了,我想我也将所成无几了吧。就如今天下了一天雨,正逢我又不用上班,于是就连门也不出了,竟也觉得无所谓了。这是有心地活着的态度吗?显然不是的。一个人,瞅见冰箱里空空如也,却因为外面下着雨而可以只吃点白饭就打发一天,这是多么地消极呀。如果世界要靠这种人去创造,那么能创造出个什么样的境况呢?
一场雨是能躲得过的,但假如明天还下雨呢?兴许也还能躲得过吧。但如果遇到的是如《百年孤独》里面的那场一下就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雨呢,还能躲得过吗?我想假如明天还下雨,打着伞出去找点吃的,虽然有点俗,但这样才是有可能有作为的态度吧。
我们常叹世道如何如何,于是我们深恶而痛绝之,然后我们对很多现象扭头便走,自以为是眼不见为净,心不感而清,我们总是在消极地逃避,我们很少想到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积极地干预。我们很容易就放弃了主观能动性,无奈却很容易就接受了客观的备动力。我们总觉得世风日下,那刹车不是我们所能装上去的,那轮子也不是我们所能逆转。我们能做到的仿佛就是跳离这辆车,可是我们真的能跳出去吗?
不,我们可以对倒在街头的人们冷眼看过便走开,我们可以对那些偷抢之事不闻不问。可是到最后,我们自己受伤时也不会有人过来关心一下,我们最终还是为不干预如此的世道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毕竟,我们在事不关已经地扭转头时,我们还是活在这重重世事的包围里呀。
雨下着,躲在屋里,只是一时可做的事,而如果就连那潮湿的空气我也可以不吸入了,那才是最大的造化吧。只可惜其时,生命于我也如浮云了,我不想飘散也不可能了。
世间万事万物总是有联系的,最好的办法应当是趁自己尚有点微力,能改善一点就改善一点,能为这个不尽完美的世界作出一点让其趋于完美的贡献,人生才不枉此行吧。
所以说,假如明天还下雨,还是不要因为惧怕被雨水打湿,而撑伞出去走走吧,看看有什么可作之事?少说或者尽量不说世事于我如浮云吧,无论怎么没关系,你还是要吃饭放屁,你还要消耗能量,你还有可能污染世界,再怎么清高慎独,也别说万事毫不关己,。那样只会把你的心灵变冷,生命变薄。
201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