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见有的学生剩饭很多,大家难免感慨,说孩子们这样不仅浪费严重,一会儿还要饿肚子,有同事说不会的,他们整天往小卖部跑,饿不了。因为家有和这帮学生同龄的女儿,我对学生这样的行为还是颇理解的,学校里饭菜不合胃口,所以只吃一点点,肚子又饿着,所以要买零食。
我家孩子就是这样,每天回家问她学校里吃什么,总说是臭狗屎,只象征性吃几口饭,勉强填点肚子,晚上回家象饿狼,大排要吃5、6块的,虾要论斤吃的,其它饭菜也没少吃,直吃到挺着腰板才罢休。
如若是住校生,在校期间哪有这样的饱餐?可以想象正值精力旺盛年华,却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又怎么能阻挡住他们往小卖部跑的脚步?记得当初自己上高中住校时,消化功能也是特别好,虽然在食堂吃饭不挑剔,从来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但2小时以后肚子就又空空的,饿得难受,幸亏当时我就读的学校食堂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的大课间有馒头和包子卖,这可是绝对扛饿的食物,我总要买上3个或4个馒头,三下五去二就能消灭,绝然忘了女儿家的矜持,也发现只有肚子喂饱了才能安心坐下学习。现在想来我那时还是幸运的,现在如我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少有我这样的饱感的,因为食堂是外包的,本着赢利的原则做,就是饭菜好吃也不会足量给的,课间也没有小点心卖,而小卖部卖的都是些休闲小食品,菌落指标严重超标不说,还根本不扛饿,孩子们一趟一趟跑,花了钱,伤了胃,还饿。真正可怜!
基于这个原因,我是不赞成孩子上学住宿在学校的,尤其在小学阶段。碰到一些家长总说让孩子住校是因为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觉得孩子到了独立的年龄自然会独立的,无需培养,或者是家长自己想独立,可以少了孩子的羁绊。还有家长说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其实这不过是托辞,总有办法可以克服的。不赞成孩子住校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想想,你的孩子其实到高中毕业后就要开始起飞了,那时候就是你想留在身边为他忙碌也没机会了,因此孩子需要家长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就是这十多年也正是孩子生理心理成长期,正是需要家长关爱的时候,这个时候把孩子往外推,他的心里在以后又会有多少空间装亲情呢?现在更有很多家长把丁点大的孩子往国外送,仿佛只有这样才显示自己的能耐和光彩。
去年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大厅里,一名姓汪的旅日留学生,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据上海警方透露,母子二人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了数刀,导致顾某当场昏迷。据悉这名留学生在日5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每月7000元钱养这样没有人性的孩子,就是拿了高学历又有什么用呢?而这一切的起因焉知道不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而今现在的很多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只是他们的银行,取款机,除去抹不掉的血缘关系,在孩子的印象中可有多少难忘的亲情?因而个人觉得在孩子求学时,只要有可能往哪里送都比不过在家门口。
时光会模糊一切,包括记忆,距离,温情,无论是欢笑的,还是痛苦的,都会随着逝去的岁月,渐行渐远。然而,在某些方面,越是模糊的,便记得越发清晰,比如情感,比如曾经爱过的人。孩子只有一个,总有走远的那一天,在孩子还未真正爱上你时,和他朝朝暮暮,和他耳鬓厮磨,让一起渡过的岁月在他的心里刻上你对他的爱心,别放手太早,别让流年添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