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596阅读
  • 3回复

[网络文摘]星眸回聚——小河的诱惑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478
飞翔币
21165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7867
信誉值
8

  家乡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它是我们童年的乐园,一年四季我们怎么也不愿离开它,谁让它的魅力太大。
  春天,大人们到河边采摘野芹菜,抽毛竹笋拿回家作菜,我们小孩就沿岸找芦蔸子儿、四月子儿、野蔷薇嫩枝苗当零食吃。夏天,我们就在沿河的柳树下荡秋千,爬上树掏鸟窝,用牛尾巴毛套鸣蝉,到处找蜂窝捅,在河水中洗澡,沿河岸摸鱼捉鱼。秋天,我们就打“水枪”、打土仗比赛,还会沿河筑坝、修小“水库”比赛:看谁修的坝坚固维持的时间长。冬天,在小河边滑冰、搓冰块、吃冰块比赛。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放学回家的这一段时间内完成。身上有点磕磕碰碰的,没有人说家长也不在意。只是打湿了衣服不好办:那时家家户户孩子多,每个孩子换洗的衣服有限。弄湿了回家自己想办法:或者偷换兄弟姐妹的衣服,然后上山捡点柴回来烧火把衣服烘干;或者等父母散工回家后挨打挨骂。自然,我们大多数伙伴会自己处理好的。
  在这一切当中,我们最喜欢的是在河里摸鱼捉鱼。夏天,洪水过后,小河里会被冲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潭,水潭一般都只有一两尺深。水潭中、石岸里就有许多小鱼:鲫鱼、游戈鱼儿、马科鱼儿、菜子鱼儿、麻头鱼儿、鲤鱼砣儿……望着小鱼们游来游去,谁不羡慕呢?它们可是上等的下饭菜啊!须知,二三十年前,每一年当中,大多数人家只能吃上几回肉,而且都是逢年过节的事。如果大人们发现河中的鱼儿多,就会有人拿上捞网捕捉一番。这样漏网之鱼不多了,就成了我们小孩捕捉的对象。
  那时,我们光着上身,穿着短裤,打着赤脚,顶着烈日,拿着土筐,提着鱼篓,在小河里奔上跑下。多么自由多么舒畅多么快乐啊!大孩子捉鱼,小孩子提篓;男孩子捉鱼,女孩子提篓。即使一次我们每人只分到三四条小鱼,也会非常高兴:拿回家撒点盐,吃饭前用菜油一煎,那真是下饭的美味佳肴啊!一条小鱼能下一碗饭哩。
  为了捉到更多的鱼,我们费尽了心思。夏天上学的时候,我们经常不走大路,而是走河里,以便观察哪里有鱼儿;放学后,我们就集聚在一起,沿河道回家:捉鱼。水浅的地方,我们围堰捉鱼:先围住有鱼的地方,再在旁边挖一条水渠放走上游的水,然后把堰里的水弄少弄干,这样鱼儿都跑不掉;水深的地方,我们也围堰但不舀水,而是弄一些“马料禾”来用石块砸碎,再倒在围住的水中,接着大家都下到水中用脚不停的搅动,很快就会看到一些鱼儿浮出了水面,而且翻白了,于是大家抢着捉鱼啦。这样基本上能把水中的鱼儿捉光,因为“马料禾”是一种非常辣的非常刺鼻的植物,如果人不小心弄一点到鼻子上就很难受。所以鱼儿也非常怕它的。当然,这要人多才能做到,如果“马料禾”少了或者水不停的渗透进来,就不能凑效。
  伙伴们不可能总一起上学或回家。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独自上学也是顺河而走。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片石岸边,石岸被河水淹没了一尺多深。突然,一条小鱼在水里晃动了一下,我急忙跳下水中去捉,可是鱼儿钻进了石缝中。情急之中我就大声喊:“好大的鱼啊!好大的鱼啊!”
  不料,马上传来回应声:“好大的鱼,快捉住呀!”我头也不抬的回答道:“可是钻到石头缝里去了。”
  “那不更好捉吗?”“可是伸不进手去啊!”“哈哈,哈哈!好大的鱼呀——钻到石头缝里,伸手不进!”
  我这才抬头一看,原来是生产队里队长大爹。于是,“好大的鱼呀——钻到石头缝里,伸手不进”的这句话,成为大人们取笑我多年的笑料。是啊,谁叫我那时才七八岁哩。
  当然,捉鱼也有被吓怕的时候。如果在石缝里摸鱼,被螃蟹夹住手指,那就会很长时间不敢再摸鱼啦。但如果被鳝鱼咬住手指,那就会一辈子忘不了的。如果被蛇咬住手指,那更不可想象。这些场景,我们都没有经历过。但大人们常说,目的只有一个:不想我们小孩下河。可是,这能吓住我们嘴馋大胆而又细心的男孩吗?在摸鱼之前,我们定会将石岸好好侦查一番,折一根枝条捅捅石缝,有没有蛇或鳝鱼,还是有什么鱼儿一捅就明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石缝中发现了一条鳝鱼,许多小伙伴就吓得不敢下河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鳝鱼爱吃小鱼,小手指自然不会放过。但是哥哥却不慌不忙,迅速的从从河中捕捉了一条“麻头鱼儿”,又在河岸边扯了一段坚实的小藤,接着用藤绑住麻头鱼儿,然后拿到石缝边去诱捕鳝鱼。鳝鱼果然上当,一口咬住鱼儿,哥哥乘势往外一拽,就把那条鳝鱼拽了出来。“哇,好大的一条鳝鱼啊!”伙伴们齐声欢呼。的确好大一条鳝鱼,足足一斤多重。大家一拥而上,用石头把它砸成肉酱,因为那时候我们农村根本没有吃鳝鱼的习惯,到现在也很少看到。就这样,每次我们只要集体行动,就有不小的收获。
  河里的鱼儿总也捉不完,年年都有,似乎总舍不得离开我们。我们就会年年在河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上了中学后,我们就很少去河里玩耍了。
  啊,故乡的小河,童年的乐园,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478
飞翔币
21165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7867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5-24
星眸回聚——捅蜂记
  我们的垸子比较大,伙伴很多。上小学前后,我们男孩子最爱做的一种游戏就是捅蜂窝。没有家庭作业,没有课外书看,更没有电视看,我们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能做什么呢?只能自娱自乐,自己找乐罢了。
  在我们山区,野蜂的种类很多,蜂窝自然多:有“高脚蜂”,即书本上说的小黄蜂,它们喜欢把窝粘在窗户棂上、藤蔓下;有“天葫芦”,即大黄蜂,它们的窝做成后像一个大葫芦,它们喜欢把窝挂在屋檐下、大树上;有“狗屎蜂”,一种在石缝或土嵌中做窝的小黑蜂;有“黑土狗子”,喜欢把窝埋在密密的刺丛下的枯枝败叶中……
  捅“高脚蜂”窝,一两个小孩就可以搞定:用根长竹竿一戳,或者投掷几个小石块。用竹竿戳掉蜂窝后,要么趴在地上不动要么快跑,跑慢了就会被蜇的。当然,被蜇的是没有经验的小屁孩。被蜇后就会哭着跑回去找大人,家长就会摘一些丝瓜叶或桑叶,揉出水来按在伤口处,一会儿就没事了。如果,大孩子不小心被蜇了,会自己想办法或者干脆不理它,不久也没事。“狗屎蜂”窝很难发现,更难以捣毁。拿棍棒近不了其窝,石块、水火更难用上,人还没有走近,哨兵就已钻到裤腿里衣袖中蜇人啦。紧接着大部队出动,赶得你没处躲藏,只有抱着脑袋伏在地上不动,蜂群就很快收兵了。但总会被蜇一两下,被蜇后又痒又疼,难受极了。因此,伙伴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去招惹它们,除非无意之中路过蜂窝旁被它蜇了,才会找一些伙伴去报仇。但多数情况下,也是大败而归。“黑土狗子”更是没有人敢去招惹啦。老人们常说,“黑土狗子”的毒最厉害:三只土狗子会蜇死一头黄牛的;而且会举出例子来,某年某月某某或某某的牛被土狗子蜇死了。这样,小孩子谁敢干去?的确,也没有看大人们去碰它们。再说,它们离人群远,窝做得又隐蔽,招惹它干啥?
  但是,我们对“天葫芦”绝不放过。尽管它们很凶猛,很歹毒。身上某处若被“天葫芦”蜇后,马上会浮肿起一大块,很疼很痒,即使用丝瓜藤叶、桑叶搓揉了,也要四五天才能好。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被蜇的地方是在头部:不是脸肿就是嘴唇肿了,或者眼睛肿得一条缝,甚至耳朵也会遭殃。因此老人们看到我们那副样子,就会戏谑的告诫:“莫撩蜂,撩蜂大眼肿……”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我们还不放过它呢?我想首先是“天葫芦”太招摇了吧。你看,它们把蜂窝挂在屋檐下,路边的大树上,人们若经过就有被蜇的危险。于是,只要某家屋檐下,挂有“天葫芦”,那家主人一定会想办法将其除掉,以免蜇到小孩和老人。一般的方法是,在夜晚用火烧:拿一根长竹竿绑上一团松针,点着后迅速的举到蜂窝下。这样,几乎没有蜂子能逃脱;因为夜晚它们都归巢了。但是,在大树上的“天葫芦”蜂窝,大人们一般不理睬,除非要在树下种田种地。其次,是我们男孩子爱逞英雄。树上的“天葫芦”是我们男孩子最乐于攻击的目标。站在远远的用瓦片、石块掷,谁第一个击中蜂窝,谁最有本事;若是谁一石头去把蜂窝打下来一块,那就是英雄;若把整个蜂窝打了下来,那就是大英雄。但是,大黄蜂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尽管人站得很远,如果你的衣服穿得鲜艳,或者大声说话,只要你扔一块石片去,它们马上会循着攻击物的路线迅猛的扑来,躲避不及就会被蜇。但是,我们自有妙招对付。行动前,脱去白色的夏服,换上深色的破褂子或者干脆赤膊上阵,有帽子的就戴一顶帽子;扔了石块后,要马上趴在地上不动。这样,我们伙伴被蜇的几率就大大减少了。大多数时候总是完胜而归。
  但是,如果某位小伙伴不大听带队“司令”的调遣,就很可能被黄蜂蜇的:看到别人击中了目标,撒腿就跑;或者很有把握击中目标,在出手前就安排好大“逃亡”,落在后面的就遭殃。不过,这样的情况几乎没考到,只听说。
  当然,也有个人防范不妥的时候而中招。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大树洞里发现了大黄蜂窝,很是兴奋。因为树洞里的黄蜂比树上的更难以对付更有挑战性:石块事很难扔进去的;只有泥巴奏效。但扔泥巴需要靠近些,如果泥巴扔了又没有一下子把洞口堵死,惹得群蜂出动就很可能被蜇;即使堵死了,也要担心外出采蜜的黄蜂不时的飞回来。而且,树洞里的蜂子似乎警惕性更高。就在那次行动中,我刚扔出去一块石头就趴下了,不料正头顶还是被蜇了一下;尽管我戴了帽子,但破帽子没有帽顶。于是,我们只好站得远远的,气愤愤的大声的喊道:过几天我们再来报仇。然后收兵。可是,不久我们发现似乎黄蜂一夜之间从那里蒸发了。我们伙伴就猜测:是不是黄蜂也能听懂人话,听到我们要报复它们就提前搬了家吧,那这也算我们胜利啦。
  捅蜂窝,真正刺激而惊险啊!叫人怎能忘记呢?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478
飞翔币
21165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7867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5-24
星眸回聚——竹子花开
  竹子开花是很少见的。从小只听老人们说,竹子开花是不吉利的。但当问起竹子花是什么样的时候,也只有少数人能说出它是紫色的小花,至于什么形状的就无人说出,什么时候开也无人知晓。于是我常常想竹子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为此也经常到房前屋后的南竹林里转转。十多年前,听垸里人说,垸子的兰竹有的开了花。于是奶奶感叹:垸里的运气走了!我当时有点不相信,也没有望到兰竹的花儿。于是,我便怀疑竹子到底开不开花。
  竹子开花是很悲壮的。随着知识的积累,我渐渐了解了许多植物为什么开花,开什么样的花,什么时候开花……书上写的知道一些,书上没有的也观察了一些。而有的植物很少开花,它一开花就意味着死亡。竹子就是这一类,箭竹如此,南竹如此,水竹如此,毛竹也如此。电视里曾报道:四川卧龙地区箭竹大批开花而死亡,导致大熊猫缺乏食物。可见竹子的确开花。但我仍无缘一睹尊容。只了解到:当竹子感觉它们生活的那个地方再没有养分供应自己生存的时候,它们就会开花结子而让风把其后代送往另一个地方生根发芽,然后成片的死去。这是何其的悲壮啊!这时,我才明白垸子里竹林的兰竹为什么开花,是缺少营养的缘故:大集体的时候,村里每年都组织群众清淤挑塘泥,塘泥大多倒在竹林里,兰竹年年生长茂盛;生产承包到户十几年后,很少挑塘啦,淤泥塞满了池塘,竹林开始开花。竹子本是靠竹笋来繁殖后代,它一开花就意味着死亡。为了种族的繁衍而甘心走向死亡,这难道不悲壮吗?
  竹子开花是很奇特的。我终于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目睹了竹子开的花。那是一丛挤在杉树林中的毛竹,小小的矮矮的而又修长的毛竹被高大的杉树遮挡着,缺少阳光缺少雨露更缺少养分——没有了立锥之地;也没有外拓的空间:左边是农田,右边是公路。也许竹子它们已经感觉到与杉树争斗死也赢不了,种族流传下去就成问题了,于是就开出花。其实,竹子花不能算是紫色的。紫色的部分是新生的柔嫩的竹叶,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的确像一朵朵小花。但是只要仔细瞧瞧就知道那只是花托,每一个花托都非常小,像一个野麦穗一样小,它们少则二十多个,多则四五十个紧紧地凑在一起就形成一朵花,它比不上其他种类的花:有柔嫩的花瓣,柔美的花容,鲜艳的颜色,芬芳的香味……它的每一个花穗上伸长着一根头发丝大小的白色的花丝,花丝的顶端是针头大小的两片花药。远远望去,就像一团团柳絮。闻不到花香,看不到花瓣,更看不到蜂飞蝶绕。每一主干上有两三朵花,几乎看不到竹叶,即使有一两片竹叶也枯死了大半。但是就凭这几片半死的竹叶来吸取营养而供应花的盛开。这是何等的顽强啊!真是其身将死,其形已现,其情可叹可佩啊!
  这哪里算得上花啊?但这的确就是花!是能延续种族传播生命的花,是少而又少见的花,是悲壮高歌的花,是不屈不挠的花。
  竹子花啊竹子花,你真是花中的隐士,更是花中的豪杰啊!人类常讴歌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你,正是这不屈灵魂的升华啊!
  现在可好啦!我省的“三万”活动使得许多泥淤清除了,池塘变深了,池水蓄满了,竹林变肥了,我相信老家的竹子会焕发新春,长得更茂盛。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478
飞翔币
21165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7867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5-24
星眸回聚——青蛙救子
  在一个夏日的中午,由于天久旱无雨,大地显得异常燥热:许多池塘里的水尽管都被抽干了用来去灌溉禾苗,但仍有许多禾苗枯死了;山上许多树的叶子也变黄了;树上的知了似乎不多了,只有几只在有气无力的叫着;牛儿卧在树荫下无力的摇着尾巴;狗趴在屋檐下伸着舌头喘着粗气;群鸡站在竹林下一动也不动;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若是雨水充足的日子里,定有许多农民顶着烈日忙着放水灌田,但现在无事可做了,只有等着老天赏赐甘霖了。
  没有电,电扇用不上,我在家里也睡不着,就戴上一个草帽拿上一瓶茶水,出门转悠转悠。没走两步就已满头大汗;走到村外时全身已大汗淋漓。于是我赶快朝有水源的树荫下,一棵池塘边的大树下走去。只见池塘已经底朝天了,只有中心低处有一点点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坐到树荫下一口气把带来一瓶茶咕隆干净了。顿时感觉舒服多了,于是向池塘里望了望,突然发现水洼处竟然有动静。难道是塘主把水放干灌田后,鱼儿没有捉干净?
  再仔细的瞧了瞧,竟然发现那附近一较大的水洼处有一只褐色的大青蛙在扒泥巴哩!不对!青蛙扒泥巴干什么?于是我决定走下塘埂直到塘边的泥巴近处看个究竟。走近一看,我这才发现池塘中小水洼处那里在小小波动的原因:那里挤满了小蝌蚪啊!多么可怜的小生灵啊——毒辣的太阳已经晒到它们幼嫩的肌肤上,所以它们在那里烦躁不安蠕动着。雨水在迅速的减少,如果不采取措施,它们的生命很快就会结束。
  那可怜的大青蛙在做什么呢?它肯定是青蛙妈妈。它不是在挖泥巴,而是在修“水渠”。两个水洼大约相距两尺,青蛙妈妈想修条水渠连通它们。这样,大水洼处的水就会流向小水洼里,小蝌蚪们就会得救。但是如果老天不发慈悲降下甘霖,这些蝌蚪还是在劫难逃:明天的太阳就会把塘里所有的水晒干。青蛙妈妈,那您不是徒劳吗?可是她似乎完全没有注意我的走近;她在那里拼命的用嘴拱着用脚扒着泥巴。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壮举啊!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场面啊!一只孤独的大青蛙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而拼命的劳作。我作为一个“巨人”,却不能援手帮帮可怜的小生灵:塘边距离水洼处有一两丈远,泥巴很深,我不敢涉险下去,这闷热的正午四下无人,我若被泥巴陷住了,谁来救我呢?
  幸亏泥巴还不干燥,“水渠”很快修好了三分之一左右。青蛙妈妈似乎很累了,她肯定已经发觉了我的存在,也知道我帮不了她的忙。肯定也不会指望我去帮忙,因为那些大青蛙都没有来帮她的忙。她没有丝毫的懈怠,也没有半点的悲伤,她肯定坚信上天会降下甘霖的,仍旧拼命的拱着扒着。可是我已晒得受不住了,只好又跑到树荫下躲避躲避。我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我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我只好坐在树荫下眯着眼睛合着双掌,嘴里念叨着:“老天爷,快下雨啊……”
  那样一阵子,我竟然打了一盹。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听到树叶噼噼啪啪的响。啊,老天爷竟然下雨了!我睁眼一看,太阳不见了,滚滚乌云从南而来,豆大粒的雨点落下来打在塘泥巴上是一点一个坑,而渠道已经修好大半。好啦,蝌蚪有救了!于是我冒着稀疏的雨点往回跑去。
  我跑到家时已大雨倾盆,站在屋檐下,我久久不能平静:青蛙妈妈,您真伟大!尽管您的努力似乎白费了,但是也许是您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吧。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我去看到大自然中感人的这一幕吧。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