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开沙岛
住在与人称江中绿洲的3.56平方公里的开沙岛,既一江之隔又水陆相连的同镇异村,可谓真正的近邻。近20余年来,到开沙岛的趟数并不算少。没有造桥时,坐着摆渡船,在波峰浪谷的簇拥下登岛;建造了华沙大桥后,或骑车,或坐车,在江风潮汐的迎来送往中上岛。虽有住上一两天或当天去当天回的,甚至在参与岛上“九一圩”围垦造田时,也有过住上十天八天、半个月整个月的岛上生活经历,但不知是只缘身在此岛中,难识小岛真面目;还是小岛仍是待闺的处女,其风情风貌,因羞涩的藏匿,并没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特别难忘的印痕。总觉得她既普通又平常,而且,还很原始、闭塞、陈旧与落后。我的心情与灵魂,从没有为她而震颤。
没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四夏大忙的一个周末,年过半百又到了老成当持重年轮的我,在陪同一位资深电视人上岛拍摄《最美开沙》风情片的一整天的过程中,虽然行色匆匆又难免浮光掠影,但我的心情却变得浮泛易动青春起来,脑海中原先存留的对于这个小岛的历史记忆,竟被眼前的景象所彻底推翻和完全地扫地出门了。代之而来的是一幅幅已经发生和正在变化着的崭新画面。日新月异中的开沙岛,有如神助,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不得不静下心来、定下神来,急急凝眸,细细端倪。因为,今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路一桥、一河一水、一人一物,总是那样的鲜活、光艳、芬芳和搭配恰当、条理有序,尤其是那随处无时不在散发着的浓浓稠稠、绵绵长长的独有的地造天设的自然之美与巧夺天工的人为之俊,在天衣无缝般的对接与交融中,汩汩流淌着格外芳菲的风采和神韵,这就使得我这个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文笔又非常粗疏的乡野村夫,一时禁显得手足无措,无法给予她言语上的准确描述和文字上的精致概括。
可不是吗!随处可见清山秀水、湿地绿树、花红果香。我这里,且不言秀气灵巧的曲水山庄——既曲径通幽,又古色古香;也不讲大气豪迈的高尔夫球场和会所——既绿波起伏,更富丽堂皇;更不谈气势恢弘绿潮吼,英俊儿女书声急的中国乒乓球训练基地;一叶扁舟穿水过,无边风光踏浪来的网箱养殖场;秀色可餐、气宇轩昂的秀岛山庄;上马遛达、下马徜徉的跑马场;飞禽走兽的珍稀动物园、叶绿果香的枇杷园和晨歌暮吟牧狗曲,寒言暑说育骄子的警犬训练基地。仅就华能度假村略点一二。走进这个特别的村落,展现在我眼前的既有原始的风貌,又有现代的新潮:高楼大屋绿茵抱,湾水曲桥花草绕;老屋依旧待人归,风景更新盼客来;青山胜黛映靓房,白羽似花缀绿海。而淡淡雾气浓浓绿,清清水潭弯弯路;谁言人间无仙境,此处风景何堪比的这景那观,俯拾皆是,无不透视着今日开沙岛精灵般的勃发生机、娇美姿容和青春韶华。真可谓:千姿百态柔媚花草,铮铮铁骨傲视群芳。
更让人惊叹称奇的还是开沙人居住条件翻天覆地的变迁。世代靠打鱼种地住棚谋生,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是个实足的泥腿子的开沙岛人,而今豪迈地告别田园,离开老园,住进新园,在江中绿洲崛起的一座农村里的新城中,过起了与城里人相差无几的生活。一个占地400亩的花园式集居小区,450多幢外型一致的两层别墅,横成排、竖成行,大气磅礴。小区内笔直的河流,交叉的道路,起伏的绿化带,配套紧凑,更似锦上添花,与绿瓦釉墙,相映成辉。站在岛上的最高建筑物上俯瞰开沙小区,蔚为壮观的小区全景,让人不得不震撼于这大视野下握起的大手笔。没有一种超前的眼光、胆识和气魄,又哪有这大手笔写下的这等气派与宏伟的大杰作?!
最让我感慨的还在于,无论我走到哪里,越发精神的开沙人的精气神,总如扑面而来徐徐吹拂的江风,紧随相依,让我感到特别的清新给力。告别田园的开沙人,在一座座旅游观光的景点、投资200个亿的项目建设现场、养殖区、种植园以及路、桥、河的建造工地上,奔波忙碌,用他们勤劳的智慧和汗水,不断地装点和打扮着开沙岛美丽的今天、美好的未来。
开沙岛的美,真的变得让人感到越发地新奇与陌生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过去对于开沙岛陈旧肤浅的认识、理解的老记忆,只缘于我的虽多次身入而心未真正的切入和没有一双与时俱进的慧眼啊!“绿洲深处更芳菲,花飞蝶舞竞翩跹。”走进开沙岛,走进江中绿洲的深处,你的眼前就有她那层出不穷别具一格精彩纷呈的真美的涌睹。
不信,就来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