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收拾好,已快8点,一家人去麓湖公园散步。 今夜,无月,看不到湖水的秀丽,看不到草木的青翠,看不到湖中的鱼跃,听不到鸟儿的叽喳。游人也不多,放眼望去,除了黯淡,就是寂静。我天生的性情,不喜过于喧闹,不愿过于外露,此时境地,蛮合心意。 沿着用现代材料铺设的湖边栈道,休闲的缓行,脚步是轻松的,心情亦是轻松的。 忽地,一排排的柳树,吸引了我的目光,凝神去静静地观赏…… 柳,多恋水,在有水的地方常能见到它;柳,喜戏水,软枝能吻开浪漫的水花;柳,报春来,千条万丝总是最先吐绿。而夜下的柳,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情呢? 今夜,也无风,柔韧的柳树枝条,自然低垂,不飘舞,不婀娜,在灯光的反射下,只能看出轮廓,看不清细致,不过,那别样的静态,却也迷人。 夜下暗柳,暗的是一种无奈,暗的是一种短暂。原本,暗与亮,就是一种比照,亮有亮的明快,暗有暗的神秘,谁说,暗中没有蕴育着希望?谁又能说,时时刻刻都是阳光照耀?人生路上,不可能事事都顺意,困境难免,暗流难防,要面对,更要能应对。 愈来愈喜欢写字,喜欢独处,还喜欢在暗中思考,而在暗中睡眠,是有助于放松的。就好象眼前的夜下暗柳,让我由外至内地感受到了一份宁静。 柳,总能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难怪,在古人笔下的“柳暗”,尽显出了别样的风采。 如: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不过,诗中的“柳暗”,是指柳色绿的很浓,且内容写的是农家腊月春社祭日之事,却与本文的意思完全不同。 又如:元?吴昌龄《端正好?美妓》套曲:“漏永更长烛影香,柳暗花遮曙色分。”此曲所指的“柳暗”,形容了深夜柳树形影朦胧的景色,在时间上倒是与本文相符合的。 还如:唐?李商隐的诗《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诗中形容了柳树成荫,和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还比喻了在困难中遇到了转机。 是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信心,只要不怕黑暗,一定能度过难关,迎来曙光。而心中无愧的人,心中充满阳光,自然也就不怕黑暗了。 今夜,无月,也无风,我和家人一起来湖边散步,一起来欣赏湖边暗柳,大女儿说:不是柳暗,是柳树睡着了。呵呵,好一个“柳树,睡着了”。 夜下暗柳,暗的随意,暗的安详,暗的又不失灵性,难怪大女儿有如此美妙的联想。 是啊,是啊,夜下,柳树睡着了,本文的题目改为:夜下睡柳。是不是更贴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