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难耐的夏天,有多少人为了心中的一丝微凉而苦苦追寻。 ——题记 随着黎明的到来,酷热的一天开始了。 虽然是早上,空气中还有些潮气,也有一丝的风吹拂着,可是,顺着林荫小路走一段路程,不大一会儿身上就汗津津的了。太阳毫无忌惮,它的脚步从容而淡定,从东方天际缓缓移动而来,眼神中的亮光分明透出一些火辣辣的味道。抬头看看天,弥漫着灼热和憋闷气息——这样的天气,让人诚惶诚恐。 我陪着儿子去练习小提琴。儿子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两个人谁都没有说话。 望着儿子的背影,我真的感觉儿子长高了,长大了。儿子从小学升入中学后,最明显的变化有一点:他的学习成绩和上小学时候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七年级的几次大型考试、全市的“三科联赛”,成绩都不错。特别是这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他名列全校七年级的第二名。在高兴之余,我和妻子还看到了一个越来越自信的儿子。要知道,上小学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内也就是中等偏上——儿子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心血,才挤进了学习尖子的行列啊! 本来,按照预定的计划,在暑期,儿子是要提前预习一下八年级的课程的,特别是语文学科。在总结前几次考试得失的时候,儿子总是抱怨说,语文前面的基础知识部分,失分太多,影响了语文总成绩。我和妻子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所有学科中,儿子的语文成绩有些偏低,满分120分,很少突破100分,大都是九十四五分。看看他的卷子,后面的文段阅读理解和作文,儿子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是不弱的,失分的大多是字词句最基本的东西。 “你这个带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儿子的语文成绩考成这样?”妻子不止一次的提醒我,要关心留意一下儿子的成绩,抽时间辅导儿子。说来惭愧,在家庭辅导方面,自己的确没有妻子付出的多下的功夫深。于是,就有了利用假期辅导儿子提前预习的想法。 我借来了八年级的课本,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准备开始辅导他学习。开始,儿子挺有热情,可没过几天,他就失去了兴趣。儿子说,功课都提前学了,开学上课多没有意思啊,以我的智力,把这些课程学好没有问题。听着儿子“学习上烫剩饭没劲儿”的理论,我和妻子开始都有些生气:自己的父母都是教师,却不懂得珍视,去挖掘丰富的知识资源,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我和妻子急忙解释强调,是希望他好上加好,学习更进一步。儿子涨红了脸,振振有词,进一步举例论证,说七年级的课程并没有提前学习,不是照样学好了吗? 一时间,我和妻子都有些语塞和茫然,不知如何应对儿子的高谈阔论。 “那你假期准备干什么?”妻子问。 “校园文化节上,表演的节目,有的还没有我好呢……”儿子突然转移了话题。 哦,明白了。我和妻子终于明白了儿子的意思,他还想去练习拉小提琴。上小学的时候,儿子曾经练过,也会拉几支曲子,后来就没有再学习,荒废了。儿子现在突然又有了联系小提琴的想法,怎么答复呢?想想以前,儿子练习小提琴挺投入的,拉的有模有样的,我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满足儿子的要求。 咨询并联系好一家颇有声誉和影响力的音乐教室,我和妻子就开始筹集钱了:一把琴,外加一个月的学费,共计7000元。我有些犹豫,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后来在妻子的劝说下,还是下定决心了。 事后,妻子分析说,儿子很可能不愿意让同学说自己是个书呆子,而是个多才多艺的学生,才有了这样的想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将来会受用一辈子。”显然,对于让儿子学习小提琴,妻子的支持力度比我大,“我们学校老师某某的儿子,人家都过到十级了……” 在送儿子学琴的路上,儿子一直沉默着。我问他在想什么,他说,学琴的事情,要保密,不要让同学知道了,将来在校园文化节上,他要露一手。我答应了。心里在想,现在的孩子,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作为家长,有时候是很难一窥其庐山真面目的啊。 走入闹市区,在车水人潮中穿梭着。我看见许许多多的学生模样的孩子,有的独自一人,有的在家长陪同下,背着书包,携带着画夹的,拎着乐器包,在明晃晃的太阳光下,匆匆而行,奔向不同的地方。 我的眼前,蓦然浮现出那一家音乐教室的影像和轮廓:宽敞舒适的空调屋内,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唱谱、打拍子、拉着小提琴;而门外,一个个的家长,衣服湿透了,脸上热汗淋淋,躲在被盛夏骄阳穿透的树荫下,不停地挥舞着小扇子,眼睛中溢满了焦灼和期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