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战地3
外文名: Battlefield 3
游戏类别: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战争,FPS
游戏平台: PC、PS3、Xbox360、WII U
开发商: EA DICE
发行商: EA(美国艺电)
发行时间: 2011年10月25日
主要角色: 布列克中士
游戏引擎: 寒霜2引擎
PC版大小: 10.0 GB
游戏语言: 英语,简体中文(汉化)
适合年龄: 18岁以上
操作系统: vista以上版本
基本配置 推荐配置
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7 32位 Windows 7 64位 不支持XP
处理器
AMD 2Ghz双核处理器 AMD 2.5Ghz四核处理器或Intel core i5 四核处理器
显卡 显存 512MB 1GB
显卡 AMD Radeon HD4850或GF9800GTX以上 AMD Radeon HD6870或GTX560TI
特性 支持DX10 支持DX11
内存
2GB 4GB
其他 硬盘15GB剩余空间
游戏简介
由DICE开发的《战地3》采用了最新的寒霜2引擎,完美支持DirectX 11,并且拥有强大的物理效果,最大的亮点还是光照系统,其渲染的场景已近乎乱真的地步,视觉效果堪称绝赞。游戏还支持即时昼夜系统,为玩家营造一个亲临现场的真实环境。 《战地3》的PC版多人模式支持高达64人网络对战,主机版则最大支持24人。而且将带来更多种多样的武器以及解锁内容,成为《战地》系列武器数量之最。另外游戏的单人战役模式同样支持合作模式。
战役模式
毙。 结局最后一段是帝玛一段充满哲学性的谈话,随后故事随着一声枪枝上膛声结束…… 主要角色介绍: 在单人游戏中,玩家主要扮演布莱克进行任务。以下是可扮演的人物。 布莱克:全名SSgt Henry Blackburn(亨利·布莱克本上士)。出生于纽约州的水牛城,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Marine)侦察营米斯菲(Misfit)1-3五人战术小组的一名士兵。发现了所罗门的计划,其后联系自己的战友和军中朋友捕捉所罗门。后和米斯菲一同捕捉**商卡法罗夫。在最后获得所罗门消息后,以米斯菲全部阵亡的代价下击毙了所罗门。 哈金斯:全名Lt. Jennifer Colby Hawkins(珍妮弗·霍金斯中尉)。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鲨鱼(Shark)4-6战斗攻击机小队的一名FA-18F武器控制指挥员并兼机长。与布莱克是旧交,后私自与布莱克共同参与追捕所罗门的行动。后期参与了攻击卡法罗夫的计划。 帝玛:全名Dimitri "Dima" Mayakovsky(“帝玛”迪米特里·马列可夫斯基)俄罗斯情报局(GRU)调查小队成员,奉命追查**商卡法罗夫和他的上司所罗门的计划。杀死了卡法罗夫,与布莱克正面对峙说服其放下俄美间的隔阂,全力追捕所罗门,所罗门被杀后,开枪自尽。 米勒:全名Sgt. Jonathan "Jono" Miller(“离子”乔纳森·米勒中士)。隶属于海军陆战队坦克营C连铁锤(Anvil)3-4小组,M1A2主战坦克车长。配合了布莱克的行动并掩护其运走了一枚核弹,随后被所罗门抓住然后被割喉至死。
游戏玩法
《战地3》的所有游戏地图都可以进行所有的模式,但是征服模式下的分模式只能在特定的地图开启。《战地3》还有独特的“兵力值”设定,每复活一次都会消耗己方一点兵力值。当兵力值耗尽时,阵营就不能进行复活了,多数情况下,“兵力值”是判断游戏胜利和失败的标准。 经典的游戏模式是来自于《战地2》的“征服”(Conquest)模式在征服模式中,地图上将有大量的据点可供占领,只要占领了据点,就可以在此据点复生。如果己方占据了地图上所有的据点,敌方的“兵力值”就会自动下降,耗尽兵力值即为失败;在“征服突击”(Conquest Assault)模式中,一个阵营将会在一开始拥有所有的据点但是没有基地,而另一方仅有基地却没有据点;而在“征服控制”(Conquest Domination)模式中,保持对指定区域的兵力控制即可快速的占领旗帜。 同时,游戏有来自于《战地:叛逆连队2》的经典模式“狂袭”(Rush)。“狂袭”模式下,守方将拥有数对“通讯基站”。而攻方则需要将C4炸药安放在通讯基站上进行爆破;成功爆破一组后,攻方兵力值将被重新充满,地图会向后扩大,攻方继续攻击下一组。直到所有通讯基站被毁或者是攻方兵力值耗尽为止。 在后期,游戏添加了“枪王”(Gun Master)模式和“征服交锋”(Conquest DM CQ)模式。枪王模式来自于经典的“**库”(Gun Game Mode)模式,玩家初始只能使用低档的武器,击杀指定数量的敌人武器会自动升级,最先用最高等级武器击杀敌人的玩家和其所在队伍将获得胜利。“征服交锋”则是以16玩家进行的超小规模征服模式。 以上所有的模式,可进行“大型”(Large)选择,都可以开启“硬派”(Hardcord)或者“步战”(Infantry Only)选项。大型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支持64人的战斗。而硬派模式中玩家只有较少的血量并且HUD减少到最少,步战模式中则没有载具,但是这两个选项都并不是很受欢迎。 游戏中提供以下的9幅地图: “大型市集”Grand Bazaar:位于德黑兰,一副在雨中城市的巷战地图,蓝色调。 “里海边境”Caspian Border:位于伊朗,有大量平原和少量森林的山地地图,地图广大。 “火线风暴行动”Operation Firestorm:位于伊朗沙漠的平原地图,地图广大,适合载具作战。 “诺沙运河”Noshahr Canals:港口地图,美军乘坐登陆舰攻击。 “地铁行动”Operation Métro:在巴黎的公园和地铁近距离战斗,即使是征服模式也没有载具。 “德黑兰公路”Tehran Highway:位于德黑兰的夜战地图,场景中的照明弹和对空火炮会将地图照亮。 “塞纳河渡口”Seine Crossing:位于法国巴黎的巷战地图,结构非常平衡。 “德马峰顶”Damavand Peak:拥有隧道和山地,在狂袭模式中依靠地图的落差可以跳伞。 “哈格岛”Kharg Island:比较标准的登陆战地图,在狂袭模式中有陆战队汽艇登陆的过程。 游戏于资料片《重返卡肯》从《战地2》选取了4幅地图重制: “强袭卡肯”Strike at Karkand:位于中东,城市战地图。 “威克岛”Wake Island:位于太平洋的一处海岛,色调是冷蓝色。 “半岛电视台”Sharqi Peninsula:一副墨绿色的城市战地图 “阿曼湾”Gulf of Oman:位于阿拉伯海西北的海湾,拥有明快的黄颜**调。 游戏于资料片《短兵相接》更新了4幅地图: “济巴塔”Ziba Tower:位于伊朗的高档商务大厦,错落有致的典型的室内作战地图。 “唐亚要塞”Donya Fortress:具有多层的方形地图。 “白领行动”Operation 925: “废置工厂”Scrap Metal:废弃的工厂,具有多层结构。没有载具。
作战方式
游戏突出了“小队系统”,玩家需要进行巧妙地团队协作才可以进行。单兵作战也得到加强。《战地3》回归了《战地2》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地图的大小,同时游戏的节奏相对于《战地:叛逆连队》也进行了放缓。但是,DICE承诺将会照顾各类喜爱《战地》的玩家。经过调整的《战地3》,在节奏和枪感上有很好的平衡。 一玩家正在通过小队系统进行复活
游戏更改了以往的兵种设计,也改进了一些特点。比如小队长将在小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医疗兵将充当突击和治疗的双重角色。这样的新设计既保证了游戏拥有较快的节奏,同时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 前作的电击起搏器仍然得到了保留,用于恢复友军生命和恢复兵力值。另外静息回血系统可以让玩家在没有收到攻击时,缓慢的自动恢复生命值。匍匐重新加入了游戏,而且玩家可以使用一种叫飞扑的快速战斗姿态。支起脚架是《战地》系列的最新特点,武器装备了脚架后可以支在任何平面上,也可以用E键强制支起在栏杆等物体上,支起脚架的武器将会获得最大的稳定性和精准度。另外《战地3》加入了全新的“压制”系统,使用枪攻击敌人时,即使未击中敌人,也会造成敌人的视野模糊并且难以瞄准与反击,静息回血等恢复也会被打断。同时,为了加强侦察兵融入游戏的前线,高倍狙击镜会有反光和晃动的效果,侦察兵需要屏息或使用两脚架来维持稳定。以此削弱侦察的蹲点并催促进入前线与队友一同行动。 游戏中的“背刺”(Take down)是《战地》系列首次出现近战方式,持刀接近敌人背后并发动攻击,将会激活一段击杀动画并一击必杀敌人,这在击杀时会让玩家感受到强烈的爽快感。不使用“背刺”将无法一击必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