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文友带来了他在报上剪辑的一张摄于今年8月30日的上海东方明珠塔的照片,细看,阳光过后的陆家嘴上空,似有轻雾淡淡,映现出了一幅壮观的海市蜃楼图。
文友指着报上的解释说:瞧,拍摄者是在北外滩滨江绿地眺望陆家嘴时发现的,当这一奇妙的景色络在他的眼睛前时,他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东方明珠上方出现的海市蜃楼,留下了史上珍贵的一瞬间。照片上,那清晰的东方明珠塔顶上空稍有朦胧感,成为新上海的闪耀一景。明珠塔背后的上方可见,似淡淡的烟雾中还有建筑工地的脚手架和建筑工人,画面清晰,最上边的地方似有一艘航空母舰击拍浪花欲待出征。这乍一看,还真像电影泰坦尼克中的那艘豪华大船……
上海会出现海市吗?虽有气象专家表示了异议,但在照片面前没有人能否定和认定人为地制作过。
据资料介绍,从上海的地理和气象条件来说,出现海市蜃楼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因为出现海市蜃楼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这样的情景大多出现在海上、沙漠,而像照片上的海市蜃楼发生在黄浦江边上空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样,照片已经清晰地记录并摆在读者面前。也许是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一境况,也许是因为城市条件和地理位置的特别,这海市蜃楼只在瞬间就隐没了,这不能不说是奇妙中的一瞬间摄下的奇迹。
上海有海市吗?我少年时代就看到过一次。那年我读初中一年级,在一个初夏的雨后早晨,我背着书包沿乡间小道上学去。学校靠近长江口不远,要走七里路。下过一夜的透雨,地上一片新绿。早晨云开日出,空气特别好,田野上迷漫着淡淡的轻雾,村庄、树林都遮在雾中,时隐时现。忽然,太阳光被云彩遮去,东天透过一道清凉的薄云后,突然间,我前方的田野中出现了一片美丽的街景,小楼、公园,还有小山,就连街上行驶的汽车也看得清清楚楚。即景使我想起阅读过的作品《海市》。这难道就是海市?
我激动得高喊:“海市,出海市了!”正在附近棉花田里拔草的十几位老农脱去草帽抬起头来,他们看到了这一瞬间的美丽风景,不约而同地挥着手欢呼起来了。然而这海市却很快就消失了,大概只有三分钟不到。
当太阳再次从云层里钻出来,当人们再次抬起头来,看到的是晴朗的天空中飘逸的云彩。海市不见了,令许多上学走在路上的粗心孩子都急得跺脚,后悔没抬头看“海市”。好多还在水稻田埋头耘土的中年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奇事,好在有老农民作证,还由他们绘声绘色作精彩讲解才令人信服,但更多的是在叹息遗憾。要不,有人还以为我在说谎呢!这是我小时候看到过的一次真正的海市。海市是这样的精彩和美,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至今不能忘怀。是的,上海也有海市。
后来在图书馆查阅海市蜃楼的来历,正是五花八门。自古以来,海市蜃景就为世人所关注。在西方的一些神话故事中,海市蜃景被描绘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而我国古代则把蜃景看成是一片仙境,欲求不得。当年的秦始皇、汉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莱寻访仙境就是例证。
《史记•封禅书》云:“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
宋•沈括《梦溪笔谈》云:“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海市自古以来都被称作仙境和奇景,而且频繁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河北的秦皇岛曾经出现海市蜃楼,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落后,并没有留下影像的记录。2004年,在秦皇岛又一次出现过海市蜃楼,有摄影爱好者拍到许多海市蜃楼的图片。
2005年11月16日上午11时许,在刘公岛东南方向,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出现了壮观的海市,一座绵延数公里的“山峰”清晰可见,如同平日里雾气笼罩的刘公岛。这样的风景一直浮现至当天下午4时许,时间长达近五个小时,堪称海市奇迹。
在蓬莱,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便发生在此间。在这里,水城与楼阁、浓荫的小道、一座座屋舍、高大雄伟的庙宇、小巧灵气的无风亭,以及位于丹霞之间的蓬莱阁,无不兼具江南园林的秀美与北方宫殿的豪情。在春夏与夏秋季节去走走,常常会看到海市蜃楼,似有仙山飘渺,如临幻景之感,神奇之极。
除了海上观海市蜃楼,在我国的内地夏季的沙漠中,当沙土被太阳晒得灼热,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就会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奇妙无比。
记得九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我从兰州乘火车去墩煌莫高窟,在途经新疆入界的柳园车站下车后,乘大客车从柳园车站出发赴甘肃的墩煌。沿途都是茫茫戈壁滩,偶尔有点点小村落在公路边上点缀着一点生机,一条柏油路像黑色的长龙通向前方,柏油路的旁边是红柳和沙枣树,还有一座座黑色的山丘,偶有骆驼在远处走来,响着驼铃声。
天很热,我们在路边的一个小村落买了喜欢吃的哈蜜瓜和西瓜后,便又急急赶路了。车开出二十多公里后,司机突然“嘎”的一声停下来了。
“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感到奇怪。
“大家朝黑山方向看,那边出海市了。”司机的话音刚落,我们都下车欢呼起来。只见戈壁的黑山之间突然间有了一个美丽的城市,有树、有马路、有圆湖,还有亭台楼阁,就连人影也在晃动。这就是海市蜃楼,戈壁滩上的海市。于是大家争相拍摄,兴奋之极。这海市从清晰到模糊,从模糊到清晰大约足足二十多分钟,如果不知道这是海市,会把它当作一座美丽城市呢!于是大家拍照留念,兴致勃勃,都说自己有眼福。有的还立即打手机向家人和朋友报告好消息。
车开动的时候,导游笑着给我们讲了一个难忘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支部队逢命西征,路径这里的时候,适逢酷暑难忍,当时部队缺水。一天之后,水已供应不上。忽然戈壁滩上出现海市,一个大湖碧水清晰可见,队伍立即轰动起来,纷纷追到圆湖去取水,越追越远,最后都旱死在戈壁滩上……
听完这个故事,我真的感到遗憾,如果古人都能懂得这一知识,就不会被幻影迷死在疆场了。还有人议论,当年彭加木在沙漠考察,也许就是口渴没水去找水时被海市掠走了生命……一个故事,迎来一片深情。
望着茫茫的戈壁滩,我思绪万千。是的,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神灵,尽美、尽善、尽恶……科学让我们了解一切,并尽享其中。海市是阳光折射下的幻影,也许就是从遥远的地方放送的公园一角、城市的一景、山林和花地……
是的,海市是美丽的,看到过,享受过,欢呼过,赞美过,它是大自然的骄子,永远会留在追梦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