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388阅读
  • 1回复

[网络文摘]依衣情深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954
飞翔币
211639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5136
信誉值
8

  衣,蔽体矣。且不管《说文解字》里关于衣部的大量阐述和衣服所包含和延伸的文化。我今天就想聊聊自己对衣服的理解和依依之情。
  看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姐妹三人的儿时照片,既珍贵又真切,它记录了那时我们的年龄、样貌、神情和穿戴;照片上既能看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又能当时家庭经济情况。照片上我穿的是织的布做的上衣,还有补丁在上。两个妹妹的衣服是同一块布料的同一款式,为此,她俩还有穿错衣服和换穿衣服的趣事呢。现在明白为什么人常说: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的老大呢?出门首先要穿衣服呀!这个不是废话吗?可是原来,就有家中没有衣服穿的,不能出门的。一身衣服,弟兄几个谁出门谁穿。
  记得我上小学时,夏天穿的一件的确良短袖,仅此一件,没有换洗的,常常是脏了,趁放学有太阳时,赶紧洗好在太阳下晒干接着穿。有时没干等着穿就用身体暖干罢了。这老虎下山一张皮,几年下来,这件的良短袖已经薄如羽翼了,像纱一样了,一动手就有一个口子才退休下来。上初中时,我和妈妈共穿一件粉蓝色西服外套,那也是家里斥巨资咬牙买的。有衣服穿已经够不错了,那里会嫌弃衣服不好看、老气或土鳖呢?
  八十年代末,家里经济条件好转,爸妈曾给我们“大肆的““正式的”置办过新年的新衣裳,要不提起那时的过年就高兴、激动的睡不着觉呢!父母认为,孩子们大了,又是如花的女娃娃,该给买件像样的衣服了。我是老大,什么上学、升学、外出等都走在前面。记得那时我每次流露出想要件什么衣服的话,父亲总说你考试考到全年级第几名我给你买个什么尼龙线衣什么的,就这样美滋滋地被鼓励着,前进着;穿上新买的喜欢的衣服那个美呀,甜呀自不待言,学习更加刻苦用心了,前进的劲头更足了。那时,一件新衣裳对我的鼓舞是巨大的,晚上激动的睡不着觉,巴不得天早点亮上学去,感受同学们羡慕的眼光。那会,爸爸经常用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多少名来承诺给我买件急需的衣物,当我达到他所提的要求,他给我买的衣裳我穿上也特别地开心、满足和幸福。
  九十年代中期,才发现商品丰富多了,衣服的面料、款式、色彩应有尽有,自家的购买力稍好一些。却发现衣服有的会缩水,人还正长的,因此买的衣服也有小的穿不上的,只好忍痛割爱将之送人。到了我工作上班后,给自己和家人买的最多的就是衣服了。单从数量上讲已经比过去强的多,儿童时代,哪里穿过什么裙子?初中也没穿过什么今天的秋裤,都是外套裤子旧了烂了补补丁了,穿在身底。哪有什么条件讲究全棉啦、舒服柔软啦,有穿的实属不错了。原来没穿过的如今有能力买的,都想买的欲望大增。有时候因失误买的不合适的衣服也不少。花了钱买了不可心的衣服,就送给合适的人。怎样才是合适的人呢,就是没有衣服穿,不嫌弃你送给的,送的衣服符合所送人的身材、年龄,穿上不难看。总之,接受人要喜欢,尽管你买的衣服你穿不了,但有人喜欢穿算是心里似乎安慰些,浪费钱财贸然失误造成的自责会少点。
  2000年前后的几年里,单位每年给职工做一身工服,平时大家都很少穿,偶尔有个大型活动穿一下。工服都是清一色特别板的藏蓝色套装,都把二三十岁的穿成四五十岁的啦。于是,我将几身几乎没穿过几次的套装和小了的衣服打包让母亲看着处理,有的衣服母亲穿不上,送给了早已外嫁别村的一位大姐,她穿上套装正好,符合年龄、身材和气质,显得她人也精神了许多,妈妈也觉得衣得其所。
  2004年年关,婆婆率领我的哥姐老公嫂子和我五人,代表四家去远在灞桥区纺织城的一位姐家,我们所有人都拿钱送给这个年迈的老姨妈,只因为婆婆一直在儿女们面前念及自己的这位姐姐在婆婆困难时候给了自己许多时兴的、好质量的衣服穿。如今姐姐老了,老伴不在了,儿女们也过的困难些,因此,我们借看望之时表达一下我们的谢意和恩情。
  2006年母亲因病去世,送葬那天天不亮,我的那位大姐天黑时就步行五六里从自己村来为母亲送行,之后没吃饭就赶回去上班了。我知道这些后,我明白母亲病重时大姐几次来看望妈妈,念及妈妈平时对她的关心、照顾外,再就是这些依衣之情了。
  人对衣服的感情是特殊的,除了蔽体之外,就是夏衣要凉快、舒适、好看;冬装保暖、合体、大方;春秋衣服合时宜、得体还提人。要不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平常老百姓的基本的穿衣常识,至于讲究名牌、设计、时尚、贵气、阔气、代言的限量版,彰显身份地位的就另当别论了。
  记得有史料记载,韩信在困难时候似乎接受过刘邦正穿的衣裳,以至于后来念及这份共衣之情,感恩此情,优柔失察中了刘邦吕后设的局,铲除了这位功高盖主的大将军。一位叱咤沙场、极有军事才能的人竟因一衣之暖,一衣之诚、一念之柔,导致束手就擒,自投罗网。可见,依衣深情,足见一斑。
  后来,这些年因发福,过去未穿过几次的毛料套装都穿不上了,送人吧,担心别人都看不上;扔了吧,怪可惜的,都是自己辛苦工作大价钱买的。2008年汶川地震救济灾区,灾区人民都不要衣服,不要旧衣服,哪怕你只穿过一两次,都是旧的。因此,面对众多穿不上的衣服,该怎么处置,心里一直很纠结。请问诸多文友,你们有好办法好途径请告诉我。
  对衣服,我不想随意丢弃,不想不尊重自己的劳动,不想将工作所挣的钱购置的衣服剪成抹布或拖把布,更不想扔之四野或垃圾桶,任其“听天由命”,更不想低价送给收购衣服者再高价卖出。总之,我想让真正需要的人急缺衣服的穿着合适的,本人又喜欢的人穿,也算是圆了衣服的使命和价值了。因为,我也是依衣情深之人。
  大学毕业时,同寝室的一位舍友,将她所有不要的衣服都送给了我,有许多衣服当时穿上是那样喜欢,那样合体,到现在还忘不了她的极大“恩赐”呢。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提高了,喜新厌旧似乎成了人们穿衣的共性了。过时的淘汰掉的衣服似乎比之前快了好多,流行趋势和消费前沿总是不停的轰炸着你的蠢蠢欲动的购买欲望。却发觉羽绒服、棉服、外套、大衣、衬衣、裙装等都是时而长啦、短啦,时而宽时而窄,只是小小的搭配不同,就要你不停地掏钱消费;裤子吗,也是这几年筒裤、微喇、锥子裤、打底裤,过几年又流行回来啦!因此,我尽量克制我的购衣速度和数量。
  衣服款式面料再变,它的作用功能始终不变。人们对它的需求和感情不变,无论幸福与否,快乐与否,似乎大家都希望添置新衣来美丽自己、快乐自己、安慰自己、酬劳自己,还有造型造势自己,以新的形象新的面孔示人的情节不变,还不是依衣情深吗?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954
飞翔币
211639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5136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1-02
一张老照片的服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某种特征;一个依衣情深,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