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卿狂——也说傲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做人道德遗训。
傲气与傲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傲气是形的表露,多是贬义的对象,与自以为是,目空一切,高高在上……相关联。傲骨却是神的体现,透出的是气节,是正义,是尊严,是高雅,是学识才华素养的境界。傲气与物质、人品有关,傲骨与精神、人格相联。傲气者给人以凌人之势,傲骨者给人以祥和之境。有傲气的人总会让人嗤之以鼻,有傲骨的人却会让人肃然起敬!
傲骨在特殊的环境和特别的时代更能体现它独有的价值和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衡量道德的标准是君子和小人。但是君子和傲骨之人可以相提并论吗?非也!个人愚见,君子不一定有傲骨,而傲骨之人一定是君子,就如同花都很美丽,而美丽的花不一定都很芳香一样。符合道义的皆可谓为君子,而做傲骨之人还必须有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君子在于言行举止做好自己,完善好自己,注重修为。而有了傲骨更是君子的德品升华!
纵观历史有着傲骨的比比皆是,近代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傲骨的意义;抗日战争时期有“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吉鸿昌;被捕后只搜出一支钢笔的方志敏;小小年纪就视死如归“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刘胡兰,这些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用头颅诠释的傲骨精神,就是气节的体现,这种傲骨不因地位的高低,富贵贫贱而不同,也不以年龄的大小而有所逊色。这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畏权贵,追求真理,面对屠刀大义凛然的傲骨更是民族气节的体现。
有傲骨的人一定具备正义的品质,有着闪光的人格魅力。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邪恶虽然是蜡黄的脸,头发却根根精神抖擞的直立着,在黑暗的夜空匕首投枪,刻画人物句句入骨,为时代呐喊正义;散文大家、诗人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这种傲骨“铮铮之声”响彻云霄,他们的傲骨之魂也绝不是铜臭佳肴就可滋补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后的时代傲骨楷模依然层出不穷——“水稻之父”科学院士袁隆平、地委书记杨善洲、沈浩……在这发展的时代,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金钱他们的骨头是傲的,没有贪图享乐,而是两袖清风把一腔热血,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
再看那些驾着宝马,开着奔驰横冲直撞的大款的傲;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把权力当交易,唯利是图、唯我独尊的傲;那些有点一技之长,便自认才华横溢、自命不凡、清高一世的傲……都与傲骨格格不入。而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现实平凡人“英雄妈妈”,“最美教师”……却在最平凡的时刻传承了没有一点傲气的傲骨。
时代需要君子,更需要具有傲骨的君子!
一片祥云2012·12·20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