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梨花屯十年有余,这几年来我又多了一种钟爱,那就是到荷塘走走逛逛,甚至到了非去不可的地步。或者是去养眼,或者是去修心,或者是去与荷之恋……无论哪一种说法,于我而言,都是心旷神怡。
荷塘不大,也不小,放眼望去,还是双眼难穿,荷塘绕着丘陵,峰回路转,东西南北蔓延开来。我时常是用一个晚饭后的时间,在那些阡陌小道上与它们相亲相爱,要待到夕阳西下花儿闭合后,方才回家。偶尔,也独坐在荷塘边,看着一弯新月冉冉升起,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在绿的海洋上放歌,在花的海洋上拥抱……我想把自己交给这片荷塘,让那些蜂拥而来的绿,让那些蜂拥而去的绿,拥我于荷之上,和着阳光一起舞蹈,和着微风一起唱歌……我变成了一只蝴蝶,轻轻地停在一片荷叶上,闻着一瓣花香,吻着一朵花开。
与荷之恋时,我想起了阿梅。那个冰清玉洁的女孩,她在荷的深处,她在莲的天空,轻轻地唱起了那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歌谣,划着一条小船,像鱼一样的穿行于碧荷间,一边采莲,一边向我游来……而今,我的阿梅正禅坐于一片荷叶之上,像拈花微笑的佛,慈眉善目莲眼低垂地看着我,然后,用她的纤纤小手指引我远方的岸。我疑心阿梅不是人是神,是那个叫我藕断丝连的人,就是那个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当她看见人间人们成双成对男耕女织时,十分羡慕,动了凡心,来到西子湖畔,忘情于人世,纵情于山水,被王母娘娘打入了湖水,打入了污泥,变成了玉肌水灵的荷花。
“藕花深处田田叶,叶上初生并蒂莲。”
与荷修心时,我想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数百年来,人们赞美它,是因为它高洁、一尘不染、不同流合污,历代仁人志士,常以荷自喻,清高廉洁,宁静致远。面对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在歌舞中升平,在权钱中龌龊,又有多少人能坚守道德的底线,又有多少人出淤泥而不染呢?又有多少人与淤泥一道而命休呢?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而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应该怎样?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的俭朴、物质追求的淡泊做起,以荷花为榜样,要求自己、警示自己、改造自己,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与荷养眼时,我想起这里以前不是一片荷塘,而是一片山清水秀、稻谷飘香、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几年前,当地政府一班人马,根据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森林覆盖率高、土地肥沃、富含锌硒、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去重庆,到福建,寻求发展之路,莲藕种植从早期的几十亩发展到了今天的几百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这方群众的积极支持,省农委把这里列入全省水生蔬菜来发展,给予了莲藕基地创建项目扶持,形成了一条集产业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和加工业一体的“百里荷廊”。与一位鼓起了腰包的农民,坐在荷塘边聊天,他告诉我,“种一年莲藕比种三年稻谷强,政府一年还要给我们好多补贴,不像以前那样饭都吃不上还要交公粮,遇上这个盛世时代,真是三生修来的福啊。”听着这些朴实的话语,我激动不已,是这灿烂的荷花美丽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还是这清香的荷花醉了这方儿女的心扉呢?
伫足于此,我还能说什么,生活的艰辛,尘世的哀怨,都被这荷塘绿韵洗净,我已长醉,我已皈依,大美的明天已经离我们很近、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