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如雪白云过,秋水横香浸远天。
一夜西风双鲤大,月明照见打鱼船。”
清代金学莲就曾赞美过我们家乡的美!
家乡,近年来又开发了一芦苇荡湿地公园,就坐落在西湖畔。我所称谓的西湖,其实是家乡的一湖名叫高邮湖。它悠闲地躺在我镇西侧,很宽阔!与大运河相隔。为此,我们这儿人管它叫西湖。偶有一机会,邀远方朋友一起游览。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这风景就在家门口,连自己都没有欣赏过。它的美,如睫毛边上的风景,驻足眼边,却无暇顾及呢!
去过杭州的西湖,扬州的瘦西湖。也免不了去家乡的高邮湖。但当时很小,也谈不上什么欣赏,不过都是水。难怪我们高邮籍的汪曾祺大作家曾写到,“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这水有什么看头呢?然而古镇历史悠久,不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墨宝,带着诗人的意境,我们走进了芦苇荡湿地公园。耳目所及不仅是灵动的水,还有跳跃的鱼虾、有扭着舞姿,晃着小脑袋的芦苇、穿梭苇间的鸟类、还有辛勤劳动的渔民,……
来湿地公园,是一定要看看芦苇的!瞧!见那大片大片芦苇长得恣意茂盛,似乎捋着胡须在思绪;又似乎蘸墨轻点。空腹的芦苇不正是一支支有思想的灵魂在吟诗作画?芦苇荡中分开许多水道来,河流不正是长出明亮清澈的眼睛吗?它们是看万亩的芦苇那壮观与秀美?还是用它那微笑神情看我们呢?
芦苇长得很高,我们的旅游艇似乎在它脚下绕来绕去。触手可及的是水,还有毛茸茸的嫩绿苇叶。司机驾驶水平也很高,驾驶艇昂起头直冲前方,打着s的路线,惊心动魄!一侧水浪被迅速拉起一碧绿的屏来,裹着水草气息掺和着鱼腥味道。浪水也试想着抱抱河道两旁芦苇的腰,但又很快地松下温柔的手。一会,旅游艇被司机驯服,艇变乖了,匍匐前行。艇尾拖着一条白花花,“咕咕”的闷响从水层里带着一些水草碎沫泛上远去。夹道欢迎的芦苇们渐近又渐远!
惬意的心情在消受着,不知不觉就来到园中央。码头是用许多木条拼起而精心设计的。四周岸边有许多垂杨柳,它们的头发很长,有已沐浴在水里的。一排排柳树长得很富裕,风起柳条而飘,似如一团团绿色的烟雾在水面旁翻腾。近处脚板上一鲤鱼从水里蹦上来,红色的尾巴使劲的拍打木板着响,没几下又回水里去了。借此美景做背景,我们站好两排一起合个影。每位游客的心里都盛满愉悦之情,兴奋和感叹!听到最多的是“美呀!”“我想留下来了!”
登高望远是园中一大特色。风格各异的三个主心塔台高高竖起,为我最喜欢的是钢管柱子、铁板搭铺、不锈钢扶手而建造。我们一行顺着扶梯围绕上去,约四层楼高。骨感型的塔更让我们有福鸟瞰湖景,一望无边,水天一色!远处的一些渔船似乎在来回蠕动。真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啊!深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呼出日积的不快,忘我的在静静地欣赏!湖与天之间,可是鸟的天堂呀!看!白鹭、鸽子,漂亮羽毛的野鸡、野鸭,还有捕鱼的鸟等等,它们上下翻飞抑或降落芦苇间栖息。忽然,近处一鸟闪电般扑下水面,啄起一条鱼,带着晶莹的水珠,腾空而去。我可惜般的,没能拍摄下这美丽的瞬间,也还有很多鸟都不能叫上名来,看来回家后要好好地补上一课。
朋友们兴奋地用手指着远景近水,说着、开心着、感受着大自然之美!此时,不会写诗的人也能想起几句名篇来,如宋朝杨万里写的,《过界首九里亭》:
水渚才容足,渔家便架椽。
屋根些知地,檐外不胜天。
岸岸在垂柳,门门一钓船。
五湖风光好,乞与不论钱。
提起杨万里,便让我想起荷花来了,特别喜欢的两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于是,在我的带领下,朋友一行依依不舍离开观望塔,走进杨万里的诗意中去。荷塘千亩,有阵风掠过,荷叶荡漾,花苞待放。花径在半空中串着、伸展着!红色的金鱼游戏在绿叶碧波里。轻舟行,浮萍而开,荷香沁人心脾!
朱自清曾写过《白马湖》,赞美了白马湖的自然美。我倒觉得他遗憾的错过欣赏家乡高邮湖,后来汪曾祺作家用更多、更美、更纯朴的文字把家乡的自然美展示给大家。现如今,高邮湖畔的一颗秀美珍珠芦苇荡湿地公园,也只有我们后人有福欣赏了!把它赞美!把它歌唱!把它纯朴的自然风貌相告,好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它!这里有九曲回廊、文化长廊、假山真水、大型水上游乐场、湖边草屋、饭店宾馆、竹海成林、小径漫步、小鸟歌唱,等等,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诉说。
感叹!家乡确实很美!纯朴的大自然风光,天然的氧吧,这睫毛边上的风景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珍惜欣赏、细细品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