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前世结下的缘,王安忆的小说我看了一眼,便再难搁浅。
每每读完王安忆的一部作品,我便觉得自己仿似过了一生。作品中每个女人的一生都仿似一部史诗般。虽然写的都是平凡人的平凡事,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我读来总是那么的荡气回肠。给我最为深刻印象的是《我爱比尔》里面的阿三。
其实我也不知道想说什么,想写什么。但我的确又想写想说,我只是想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那一面的情感。很佩服王安忆,因为王安忆的作品总是能很快的抓住人的心,而我读的时候,也仿佛自己便是那个主角了,她的心情她的生活她的起落也便都是我的生活,可她们的结局总是哀伤的,顺着给我带来了莫名的心痛与哀伤。我总是想着自己便是那个人了,在现实的世界里,我找不到那样的人,所以我只有想象着,或许我应该在午夜点上香烟,或许我应当在某个酒店的大厅等着邂逅那么一个法国男人,又或许我应当说,我爱比尔。其实,我始终觉得阿三是不爱比尔的,阿三爱的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男人,那不是对白马王子的臆想,那是一个可怜女人在夜深人静时想要得到的拥抱温暖和依靠。如果可以,我也想,有那么个比尔能让我去想象,可惜我没有,我也不能去想象。
刚看完看了《桃之夭夭》,这是两个女人的事,一对母女的事。这我才发觉王安忆的作品里,母女的感情总是不好的不亲切的,笑明明和郁晓秋是这样,王琦瑶和薇薇是这样,何丽莉和她母亲是这样,小城故事里的她就根本没了这层关系。这点上,很像我和我的母亲,母亲总是嫌弃我的,许是觉得我的出生断了她的年轻似的,而我也是从小受了母亲的不待见,更是对王安忆安排的人物关系生出了一种爱怜的情感,不过,这却时常的让我感觉到寂寞,读书本是一件充实心灵的事情,可我为什么寂寞,还总是的想哭,总是的难过。是因为跟着阿三跟着王琦瑶压抑了自己的情感,所以在现实需要发泄了,但我又总是不能找到合适的发泄办法。我知道这是自己的事情,也便不好去麻烦其他人,只是一味的凄楚。
我仿似想作阿三那样的女人,在王安忆的作品里,主人公总是和家里人断了联系似的,这点让我很是钦佩,因为我是做不到的,无论如何我也没办法让自己从世俗中抽离,而阿三敢,阿三的随性和敢,阿三的放荡和艺术,是我想要达到的那么个境界,我想笑话自己,因为自己的确的可笑,明知是不可能的事,却总是去想去学,那样孤寂和落寞,那样不顾世俗。冷清的再久,也没什么关系,别人眼中的恶瘤,自己心中的耶稣。也许每个人都有想要放纵的那么一个自我,会安慰自己说平行时空里的那个自己帮自己完成了心愿,所以便安了心。但我不,我总是想要去做到自己心里想的那个样子。王安忆的阿三,给了我太多的想象,我想知道那个世界里的流行,我想回到大上海去,看看那时候的摩登,看看那时候的外滩。可是静下来才发现,什么都是假的,你还生活在现实里,王安忆作品里的经世流年是你所不能到达的那个点。我总是的想,王安忆是否也经历了那么多的经世流年,不然怎的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不然怎能这样的抓住了我的心。我总是觉得没人懂我,没人和我是一路的,但在王安忆的作品里,我找到了我的伙伴,我找到了我的友人,我觉得我和她们是一路人。现实是没有这样的人的,我知道自己是带着那么点陈年的腐气。虽然我喜欢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但是却没有勇气改变生活姿态,我甚至是害怕一个发型的改变也会招来非议,所以我压抑着自己。可能是自己家庭环境造成的,但我并不埋怨,我知道这样的好,这样的一种压抑让我找到了更大的更难以捉摸的突破口,或许在某个夜晚或黎明我会制造出令人意外的惊喜。那样,便是幸福了吧。但那也只是,我自己的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临界点并不一致,我的最简单的幸福就是有那么个人在我孤单的时候总能抱住我说,别怕,世界还在,我们都还在。然后,便不再需要任何的言语,我希望的是,真真实实的温暖而不是语言上的寒暄。但是,这似乎也是奢望。
突然想起了,《长恨歌》中的张永红,她是那样的别致,算的上是王琦瑶的半个,可是她总是挑拣着,自己以为着自己的年轻便不肯委屈了自己随便了一个人。王琦瑶总是的劝她要安心的挑选这么一个人过一生,可她不。因为她还年轻,她想自己总能找到更好,谁又何尝不想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另一半,但越是的想便越是的得不到你的想要。张永红最终和长脚在一起,而长脚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钱财是没有的,只是一味的喜爱装大款,喜爱吹牛,给张永红买单是愿意的,可那钱却是来路不明的,最后还因为钱害死了王琦瑶。这么个人,张永红硬是死心了跟他那么久,我不明白,也很明白。因为我也正年轻着,我也渴望着能寻个如意的人在身边,但眼光总是挑剔的,并不是以为自己很好。哪颗年轻的心不招摇。或明或暗,都在使着劲。
只是于王安忆这里,我便更是乱了,开始忘却了自己的本身,却又仿是找着了自己的本身。
如果给我个选择,我宁愿做剧中人,做一回阿三,说着“我爱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