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611阅读
  • 0回复

[网络文摘]若有.则无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358
飞翔币
211623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1544
信誉值
8

近来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我觉得世界很多东西让人猝不及防,太多突然的悲伤,或者叫不幸。所以思索多了,写点文字记之。

我们的人生多少有瑕疵和遗憾,因为我们降临这个世界首先哇一声就开始哭诉着抗议了。然而幸福又是如何呢?欢笑或许爱?金钱还是美女?阻碍我们的幸福是社会?还是自己?为什么我们呼喊要追求幸福的社会幸福的人生?

不说生老病死,不言悲欢离合,单从我们都追求幸福,我们就知道我们多少也是不幸的。
    每个人都试图或者间接地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或者所谓的幸福。然而,正如叔本华的名言: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样一句不是说明意志足够强大,想做就可以心想事成的顺理成章。而是,说明人自身诸多局限。我们不可能有绝对的哲学意义自由。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外界的强迫,甚至要被自身内心所限制。所以你可以想,可以去追求,但是你想要的结果,姑且宽对待。所以,对于结果,我们不要过于严格要求自己或者他人,我们需要宽大为怀。对于所谓的幸福,亦当如是。

功利主义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然而,我不知道幸福是采用何种通用货币去计算。


将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本身,这样或许叫做猪栏理想。这是爱因斯坦所言,这一点和叔本华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凡夫俗子一般将自己身外之物当做幸福的根据 ,而不在他自身。


安逸快乐的生活就是为了感官世界的快乐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幸福的观点,我也存疑。假如是这样的,大概很多人都希望成为满足的猪无忧无虑,不愁吃穿。而不不愿意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他遭受非议受苦受罪,还有脾气不好的老婆的泼水了。这是将快乐建立在外部事物,因为得到外部环境或者物质的滋润,从而感受自身的快乐,但是谁都知道世事千变万化,那么他的欲念也是随之变更,这就像旋转的陀螺,并不知道自身才是幸福的根源。 所以我认同叔本华先生的观点,以一个人的舒适和愉快程度去衡量幸福与否,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标准。因为幸福真的无法用量化工具进行权衡。

幸福的倒数是满足,这是叔本华所赞同的观点,所以我们要坚信舒适的生活方式未必将人引向幸福,而人为何站立可以快乐,不是物质的力量,而是精神的充盈。假如精神不足养活肉体,那么必然流为放纵和狂荡,这不过是堕落的体现,谈何幸福。

人生或许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猝不及防,但是有能力而成功地做自己的“工作”,这是幸福。(这里要说明,这里说我们要有能力做自己的工作,这个工作可以理解成作为人自身和社会角色的我们自己的应要做的责任,而不是纯粹的为了得到报酬的交换劳动。)



不必对未来过多计划。正如叔本华所言,生命因意志而在,世界便也存在。没有人生活于过去,也没有人生活于未来。我个人理解就是,人生苦短,何必那么多计划!这一刻就要消逝,一去永不复返。所以努力也是要在此刻!死亡也是与我们无关的事情,我们存在时,死亡没来,死神光临时,我们也就不存在了。

对于计划,或许很多人都有目标,要考研要做什么,这一点我不否认,但不宜过多。正如计划就是欲望那般,太多太偏执,那就是执迷不悟了。假如孔夫子一开始就是为了奔着获得圣人之名而努力,恐怕他已然不会流传千古。就他自己而言,做的事情不过就是教书匠的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仅此而矣,我们不必轰轰烈烈所谓青春梦想,只需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再者,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人生是一场旅程,幸福也在这段奋斗的过程中。对未来的旅途抱着美好希望和最终呈现的风景是大相径庭的。幸福不是存在未来,也不停留过去。拒绝当下的幸福时刻,为了陈年旧事懊悔,为了未来忧心忡忡,却妨碍眼前的幸福。这是何必。毕竟,人生总有深谋远虑和抱憾终身的时候,不该想的,别想了啦!

所以总结一句,幸福是朝着有意义的目标进行艰苦的奋斗,而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到处奔走。不仅有被爱,更要能爱。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