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钟,这个点在很多年以前是睡眠时间。可现在不是,确确来说,从初中开始就不是了。好像初中这个点是刚从教室里奔回宿舍紧张排队上厕所的时候。高中这个时候还在教室里无声无息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或是拼命地做习题。大学这个时候,我还在寂静的教室里或是图书馆看书抑或是发呆。现在出来工作了,这个点,我总是黑夜里守着一部手机,但究竟守着一部手机干什么,是一个很没有定数的事情。大多时候,会静静地闭上眼睛想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就如今晚,我又再想一些很没有关系的事。
今天早上,看着看着三毛的一本书,突然觉得自己开学以来都是在看她的书,有点腻了的感觉。于是将一本未看完的三毛的书搁在一旁,又跑去房间里翻了翻那箱新买的书,找了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作者的书来看。作者叫刘瑜,在这之前我是从来没听过的,之所以又买了一本她的书,是舍友建议的。买来她的这本《送你一颗子弹》快一个多月了,直到今天才拿出来。舍友向我介绍这本书时,告诉我是书的名字是《送你一颗子弹》,然后我一直记成《送我一颗子弹》,叫彩丽帮我找这本书时也一再强调是《送我一颗子弹》。然后,彩丽帮我找半天还没找到,说只有《送你一颗子弹》,没有《送我一颗子弹》。然后我没有先怀疑自己记错了,倒先怀疑那个卖书的网站来,是不是那网站上又缺货了。直到舍友在我眼前半天时,我才想到要证实它是《送我一颗子弹》还是《送你一颗子弹》。虽然经过这么一翻证实这本书的过程,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依然先写了我看的是《送我一颗子弹》。这让我有一种我的记忆在哀褪的感觉。可是我才刚出来工作不久,离退休远着呀!
今天一拿起这本书来,看了一下,先没什么感觉,后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对我来说它是一种全新的风格,有别于之前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其实我看过的书,所涉及的作者也不多。目前看过最多的是白落梅和三毛的书。看了这三个作者的书比较起来,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当然这感受纯粹是我个人的。而且我为什么有这些感受我也说不清。在我看来我的这些感受,与作者写的书关系不是太大,有时觉得一点关系都没。
看白落梅的书的感受是好比一个人站在宽阔平静的湖面上,顺手扔一个小石子在湖中,然后看着涟漪慢慢地向四周荡漾开来,越荡越远,越荡越慢的那种感觉。看三毛的书有两种感受,一种是好比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出去散步,一直在走路,一直在路途东看西看的感觉。另一种感受是想突然做出很出乎自己平常举动的事来。比如突然背一个包去坐几天几夜的火车;抑或是过马路不看车,等着车来撞;抑或是突然跳进深水里去;抑或是突然大喊大叫。这感受冲击过来时,有点恍恍惚惚,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感觉。现在看了刘瑜的书,感受是自己像在盯着一颗飞行的子弹,有一种速度感,看着看着就要换口气的感觉。虽然这三个作者的书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但我都是很喜欢的。
我突然感觉我看一种书,就会生出一种新的感受。我感觉我就像不会流动的清水,什么样的器皿来盛就会造出什么样的形状来。有时我想这会不会说明我太没原则了,还是说明我的可塑性很大呢?抑或是说我的人生还是很空白,还可以上许多艳丽的色彩呢?那么上了许多艳丽的色彩以后,会不会得到我想要的一幅美景图呢?一切想法,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也许我应该将它交给时间去解答,而我应该做的事是坚持去为自己的人生多增添一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