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晚,下了班,天已经黑了,匆匆跳上一辆出租车。
“师傅,月亮湾后门。”
十分钟后,车拐进了巷子。
“哪个地方?”师傅问。
“基督教堂,快到了吧?”
“还没看到。”
巷子里太黑,灯火稀少,雪地上泛出莹白的光,我们就借助它辨识两旁的建筑。
“那边,彩灯的地方,肯定是。”我忽然指着前方快乐地笃定道:
“你确定?”师傅笑。
“确定,只有教堂才会这么欢庆平安夜。”
车子开过去,果然是。
临下车,我转向师傅:“谢谢您,平安!”
“好,节日快乐!”他大声地说。
小院里人来人往。
“还没吃饭?赶紧去,还有饭。”有人在模糊地说话。
我对着黑夜问了一句:“还有饭吗?”
那人道:“有,有,在后堂。”
一位弟兄热情地跑过来:“走,我带你去。”
后堂不大,屋子中间摆了一张大方桌,密密围满了人。
见人进来,正坐着吃饭的一位大叔从桌子底下捞出来一张圆凳,一排的人都往里挤了挤,硬是挤出来一个位置。
“这里坐。”他拍着身边的圆凳。
我连声道谢。
桌子中央放着一只大盆子,满满一盆粉汤,热气腾腾,一位阿姨盛了一碗放到我面前,旁边有人递过来一只冒着白气的馒头。
完全没有动手机会,我只能忙不迭地道谢。
吃完饭,饭碗立刻被人端走了,那人嘱咐我:“你去过节,在前堂,正在诗歌敬拜。这里有专门的人负责洗碗。”
前堂黑压压坐满了人,台上有个年轻的女孩领唱。
我们唱《我今天为你祝福》,唱《最知心的朋友》,唱《磐石、磐石,耶稣基督》……一首一首往下唱。
这才是真正的圣诞,快乐敬拜赞美。
自从上了年纪,我就很少再为了凑热闹或跟风而去做什么事。总是想好了,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去做。决定了,就付诸行动,再无转圜。
敬拜结束后,走至门口,几位姊妹在发礼物,每个离开的人都收到一份,空气里弥漫着爱心祝福和节日温暖。
出了门左拐,我打算走到环城路上去打车。听见后面有人叫:“等一等。”
转过身,是位阿姨,一面在雪地里小心地走,一面问:“你也往这个方向?”
“是。”
“咱们一起。”
我走过去挽起她的胳膊,两人携着慢慢地走。
她开心地讲她的一对儿女。口音是江苏的,我听不大懂,就根据听清楚的一些字句猜。来新疆后,经常做这件事,时间长了,猜的功力突飞猛进。
快到路口,我说:“阿姨,我在这里搭车,您和我一起坐车吧?我送您,正好都是一个方向。”
“你们家还远啊?你去我们家吧?今晚住我们家,明天再来。我们家就在那儿,马上就到。”她指着不远处的房子。
“不了阿姨,明天要还上班,来不了,谢谢您。您和我一起坐车吧?我送您。”
“不用不用,你赶紧回去,我自己走,近的很。”
她挣脱了我的手,使劲把我往路上推,然后一个人走上了林荫道。
两分钟后,我坐进了车里。车子迅速滑过,我转头看她一个人在林荫道上慢慢地走。
林荫道和国道中间有一条绿色隔离带,就只能这么看着。
“阿姨,将来在天堂,我们还是一家人。”我在心里默默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