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586阅读
  • 1回复

[网络文摘]打春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148
飞翔币
21161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0659
信誉值
8

  “打春了!”
  推开正月的门,踏上乡村的土地,钻进你耳鼓的,多是农人们挂在嘴边的这句话。
  民间有“立春大似年”之说。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也许这二字太过文雅。民间惯称为“打春”,这个“打”字来自民间,极其通俗,极有动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就是比那立春好,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
  俗话说“春打六九头”,在24节气中,再没有比打春更让人这么喜气洋洋的了。一句“打春了”,让农历的鼓点更加铿锵有力,节奏更加有板有眼,带来了畅风和煦的亲切随和,带来了草木鱼虫的自然气息,带来了绿草红花的如火如荼。
  啥叫“打春”?少时好问。长辈说,就是立春。
  “立春,叫打春?春,为啥打它?”乍一听,弄得人心里怪别扭的。
  “祖上就是这么叫的,意思要下地干活了!”
  仍未解。稍大时,翻阅词典:“旧时,官府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牛从古老耕作历史里走来,是农民的命,怎舍得打呢?于是,用泥土做成个牛代替。打,只是一种象征,而真正要打的,恐怕倒不是牛了。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小儿喜打春牛》:“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篛。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打春,其实就是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闭上眼睛,你也能想象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热闹的迎春场面!闭上眼睛,你也能想象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热闹的迎春场面!
  许是衙门拆了久矣,许是总囿于田间,世代忙活的农民们,并没有像稚童背诵古诗那样记住这“打春”的来历,可却把“要下地干活”,从祖宗那儿一代一代接了下来,又向子孙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打春了!”这是那五千年耕种的基因遗传,更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谋划。蛰伏了一冬,房后的积雪,悄然消融着酷冬,瓦檐上的冰凌“啪啪”地滴醒了门槛。以土地为本的农民们,已触摸到春的暖意,闻到阳光的味道,开始修犁钉耙,擦锹整锄,牵牛扛犁,以这种代代相传的姿式,踏向阔别一冬土地,哼着小调,鞭子一甩,吆喝几声,所有的土地就变得丰满柔润,精神抖擞,田间响起了春的欢歌......难道这不就是打春吗?红红火火地打开了绿色的田野。
  “打春了!”“不觉春来,但见青山点翠;何知岁月,唯听鸟鸣声喧”。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在打春的日子里,有一缕春风在耳边呢喃。在春的涟漪里,吐纳的是春光,赏阅的是春色,蓄盈的是春意。细雨如烟,风轻湖荡,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希望在复苏,美丽在芳菲,笑容在绽放……
  打春了,打开春天的邀请,打开春天的神韵,打开春天的憧憬吧。老辈人说打春,咱这辈子也说打春,下一辈子,千万也别忘了打春!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光盘硕士
发帖
5147
飞翔币
2822
威望
5413
飞扬币
69176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2-11
下一辈子,千万也别忘了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