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时买了本书,关于茶文化的,很是得意。一度认为自己要潜心修习茶文化的要髓,结果事与愿违。显然内心里我是愿意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做个行家,但凡同人话语时,三言两句中也能透出少许茶香,与人津津乐道,侃天聊茶,颇为脱俗。
茶文化历史渊源流传,岂能浅读。茶味亦然,不可薄品,只有沉醉其中,方知深浅。可是同样让人“沉醉”的还有另外一种文化体系——酒文化,它如海啸袭来般波涛汹涌,像猛烈的洪水猛兽,我死命抗拒,奈何难以招架。
酒本是粮食中的精华,好酒则是精华之中的精华。单凭这一点论,酒文化影响之深远,基于酒本身其实是好的。只不过酒文化的发展,时至今日,早已方寸大乱,使得饮酒本身脱离本根,因此,酒成为了一种载体,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工具,它承载了太多的目的,参杂了功与利,已然成为各人驶向彼岸的工具。
而让我憎恨的,就是如今酒文化发展至今形成的硬伤——饮酒的必要性。这是如今酒规则当中潜伏着的明规则,导致无数无辜民众受到牵连波及。我就是其中之一。
起初还是抗拒,确实不好这口。可盛情难却往往让我钻进了别人的胡同,再想寻回出路,也是白费心机,徒劳无功。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既然出路已断,只能随着酒香走,毕竟只要找到酒就找到了人,有人依靠着,总比孤独地穿梭在胡同里好。历史的经验教训我,特立独行的人不是下场不好,是只能下场。
有别于张爱玲描述的人生三恨,我并不为《红楼》遗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我将其篡改为: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领导压酒。“必须饮酒”是酒文化发展当中的硬伤,那“领导压酒”就是硬伤之中的硬伤。这是一件棘手的事,让人痛苦不堪,并且还频繁地发生。最可怖的是,你唯有练就一身招架之功,却不可以有还手之力。实在憋屈。
一桩饭局里,茶总是被排挤得厉害,喝茶者尤甚。于是迫于压力,不得不改头换面伪装成一个酒文化尊崇者,混迹在该死的淫威下,迷失自己。就像你只想擦玻璃,媳妇却让你拖地,用顾全大局的眼光来衡量,都必须选择拖地,毕竟媳妇也是领导。
因此,随波逐流也好,委曲求全也罢,我也只能暗里埋怨。那明里叫嚣的事,且等伟人来做。
虽然恨在心头,写在字里,却都只是抱怨的一种方式,绝不是一种反抗的方法,况且生活赋予我的权利有限,我不能因为恨就选择反抗,否则生活就只剩下反抗了,我只能因为爱而去追求,这样生活才有希望。
于是为了爱,我买了本书,追求希望;可是存在恨,又不敢揭竿而起,为了生活。徘徊在爱与恨之间,彷徨失措,无法专一。
最终所爱的不得其道,所恨的,还依然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