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话要听听
炎症性肠病成消化系统常见病,吃得太干净居然是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于伟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得的只是小毛病,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得了这病有多苦。”
“上次复诊碰到一哥们,6年做了7次手术,人瘦得皮包骨头。”
“一次又一次反复发作,我感觉自己快抑郁了。”
……
昨天中午,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的范一宏主任医师做完最后一个肠镜后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群,看聊天记录,然后敲下几个字:“我们一起加油!”
范一宏说,这个微信群是她为一群患上“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建立的,病友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倾诉,也相互鼓励。
炎症性肠病究竟是种什么病?为什么范医生要专门为这类病人建个病友圈?这里隐藏了太多的心酸故事。
说到微信群里提起的那位6年做了7次手术的病友,范一宏不用查阅病历资料就能说出他的情况。
赵先生,今年42岁,是外地到杭州的务工人员。1.8米的高个,加上身体强壮,找份工作养家糊口,还是挺容易的。
不过,从6年前开始,一切的美好都成了泡影。赵先生右腹部鼓出了一个大大的包块,他怀疑得了肠癌,就赶紧找了家医院把包块给切了,这是他挨的第一刀,切掉了一段肠子。
可问题是,他得的根本不是肠癌,手术切开的肠子吻合口一直长不好,还发生了大出血,他又因此挨了第二刀。
之后,类似的情况又反反复复发生了好几次。他看了西医又看中医,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都不见效。
直到2014年,他找到范一宏,才确诊自己得的是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的一种),而这种病的治疗费用很高,免疫制剂一针就得15000元,一年至少打9针,对于这个原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好在范一宏帮他申请了公益援助。
可赵先生的病情越来越重,因为肠穿孔再次做了手术,之后又是吻合口大出血不得不再次手术。至此,6年里他的肚子上挨了7刀。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原本壮实的他已瘦得皮包骨头,最近一次复诊时,身高1.8米的他体重仅剩80斤。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疾病都是长期存在,属于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孟立娜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目前这种病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范一宏说,2002年她到医院工作时,一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是个位数,但现在一年病房要接收500人次。更要命的是,这类病不仅逐渐高发,而且患病者多是青壮年,发病高峰年龄为18~49岁。
很多人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认识还不深,以为肠炎不过是吃坏了肚子,肚子痛一阵,腹泻一两天就会好的。炎症性肠病早期的症状与普通肠炎或是阑尾炎有些类似, 但要比普通肠炎厉害得多,对患者的折磨丝毫不亚于肠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炎症性肠病可能就是由普通肠炎诱发,所以如果腹痛腹泻3天后没有自愈的话,就要 注意了,最好能请消化病专科医生看看。
至于炎症性肠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探究,有的专家认为与洋快餐有关,有的认为与冰箱里某种特殊的细菌有关,也有的认为与遗传基因脱不了关系。
范一宏和孟立娜不约而同提到一点,饮食太精致、环境太干净肯定也是导致现在该病越来越高发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现在人的肠道这么容易被感染?原因之一就是肠道的免疫力低下,对于很多的细菌都没有抗原,不耐受,而抗原就得从以往不断的接触中得来。由此可见,俗话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炎症性肠病的信息,或是找专家确认自己是否也患上了该病,7月25日下午2点,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的19城爱心传递公益巡讲和健康咨询活动,来到浙江省中医院门诊8楼报告厅,消化病专家将在现场为你一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