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430阅读
  • 4回复

[分享]跟古人学养生 古代名人的养生妙招公开

楼层直达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2651
飞翔币
48412
威望
39522
飞扬币
904752
信誉值
30

  
  
  导读:在我国的古代是如何养生的呢?我国的古代名人养生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些在至今仍然是适用的。在这里,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古代名人的养生妙招,感兴趣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了。……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友爱的情感。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养德名言。他还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社会风尚。他认为良好的首先修养与练气功一样,有益于人体健康,每一个人都应“善养浩然之气”。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质享受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已,损公肥私,自已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汉代董促舒指出“养心靠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心情常保愉悦,心理健康常存。“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故仁人之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养其身。
  
  唐代孙思邈在>中写道:“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
  
  明代的>称:“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简明地道出了为善,快乐与养生之间的联系。
  
  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提出了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等,作为养德要诀。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3302
飞翔币
256941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4908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8-09
来看一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3302
飞翔币
256941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4908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8-09
少私念,去贪心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3302
飞翔币
256941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4908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8-09
不错,了解了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631420
飞翔币
219981
威望
3986
飞扬币
320497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8-09
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