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西藏回来,他竟然瘸了一条腿
十一长假快到了,长途出行要小心“经济舱综合征”
专家说,有七类人不宜乘坐飞机
今天上午,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的门诊,来了一位姓赵的男子,苦着脸,走路都一瘸一拐。赵先生坐下来告诉蒋劲松,自己左腿不对劲,要从3天前从西藏回杭的飞机落地后开始说起。
一周前,年近60岁的赵先生去西藏公干,3天前从西藏坐飞机回杭,机上时间有5个多小时。
当时赵先生做的是经济舱,靠窗的位置,旁边是一对有些胖的中年夫妇。上了飞机,赵先生和这夫妇俩一聊天,发现大家不仅都是杭州人,还同时住在城北的同一小区,就聊得很投机。所以,这5个小时多的时间,赵先生就不好意思提要求,出去走走。赵先生的身子也不瘦,“经济舱位置很窄的,我很难出去,如果硬塞出去,大家有点不舒服。”赵先生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委屈着自己,甚至怕上厕所,连机上提供的饮料也干脆不喝。整个旅途,他都坐在位子上没动。
飞机落了地,到了杭州,赵先生起身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左腿有不对劲,胀鼓鼓的,难受得厉害。开始以为是疲劳了,回家休息会就好。没想到,过了2天左腿难受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在家人帮助下到医院。
蒋劲松经检查后,确诊赵先生为深静脉血栓,也就是大家概念中的“经济舱综合征”。蒋劲松解释说,发生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是腿部长时间处于不活动的状态以及交通工具内干燥。在腿部不运动的状态下,血液会流动不畅,从而容易形成血栓。另外,干燥会造成体内的水分流失,这样血液浓度增大而导致血液粘稠,也是出现血栓的重要因素。
其实不仅是坐飞机,长途汽车,火车等超过4-5小时,久坐少动都可能导致人们出现静脉血栓,如果不及时的治疗进一步发生肺栓塞,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专家提醒:七类人不宜乘飞机
据了解,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10多天来已接诊3例类似病人。“马上十一厂家就要到了,大家都想出去玩玩,不少人会选择飞机座位长途出行的首选。”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张美齐说,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不少人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他建议七类人不宜乘坐飞机。
第一,怀孕36周以上孕妇。坐飞机时因颠簸容易导致早产。若在飞机上生产会受到诸如卫生条件、客观环境等种种限制,可能对孕妇、胎儿造成危险;
第二,小于十四天的婴儿。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均没有发育完善,颠簸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其身体健康。
第三,一个月内做过手术的患者,尤其是手术完刚拆线不满一周的患者,极易因气压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使得伤口裂开或出血;
第四,刚做过眼球手术的患者。由于机舱内气压的改变,引起眼内压升高,继而导致手术失败的可能性增加;
第五,中耳炎、鼻窦炎患者。飞机上升或下降时耳道和鼻窦腔内压力会发生改变,导致剧烈疼痛,损害中耳以及鼻窦功能;
第六,出血性胃溃疡患者。由于高空中气压低,胃肠道内的气体膨胀容易引起胃肠出血和穿孔可能。
第七,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飞行的紧张与高空低氧,以及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影响,造成心脑血管负荷增加,继而引起心绞痛、脑中风、心肌梗死等。
张美齐主任提醒,心脑血管病患者确需要坐飞机最好有家人陪同,备好应急药物。飞机起飞、降落等气压变化大时可多活动下颚,做咀嚼、吞咽动作,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气压变化,避免体内器官承受过大压力。
为防止出现经济舱综合征,张美齐建议,补充水分,每小时最好补充200毫升的水;每隔一小时做3到5分钟的脚部运动包括脚尖、脚指及膝盖运动,若是空间狭小可按摩小腿处;促进血液循环。
本报通讯员 宋黎胜 本报记者 金洁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