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档央视综艺《叮咯咙咚呛》上,从超级女声中走红的歌手尚雯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道情”传承人苗清臣一同演唱三国演义名段《要荆州》。
流行明星与民族唱腔的组合,本应是一场全新的听觉盛宴。然而,尚雯婕一开场便秀了一段自己2011年写的一首法语歌曲,引发现场评委李谷一老师的严厉批评,并在网络上激起一波观点两极分化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叮咯咙咚呛》是一个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所谓传承,必先从前辈那里承接过来,再谈传下去的问题。
尚雯婕对自己在传统名段中加入法语歌曲的做法,并不以为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她是这么认为的:听歌曲的观众,不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看得出来,尚雯婕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她觉得:如果唱的太原汁原味,那外国人就听不懂了。
没错,这一番话被李谷一老师打脸了。首先,音乐无国界,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但音乐家有国界。
文化自信的表现,不是我们能唱世界上所有语种的音乐,恰恰相反,那样的歌手并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就好比我们看外国人唱华语歌曲,总觉得不那么对路。试想一下帕瓦罗蒂在国家大剧院一亮嗓子,吼出一首《精忠报国》,席琳迪翁在春晚舞台小秀一把秦腔梆子。你会将他们捧得那么高吗?不会的,你只会把他们当成是模仿自己比较成功的歌手。
让别人尊重,首先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首先是尊重自己的文化。
李谷一老师谈到自己1985年到法国开独唱音乐会的经历,全程中文演绎,却赢得海外观众由衷的赞赏。他们不懂中文,却听得懂旋律,通过这种节奏的感觉,人家才能认识你,并在心里记住你。而不是一味的迎合,丢掉文化自信,也失去民族尊严。
很多人并不明白传承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并非某个阶段爆发产生的。古人一点一滴凝结所成的知识与经验,传承至今,本应倍加珍惜,却在文化逐渐融合,东西方价值观不断碰撞的今天,逐渐失去了自己所坚守的文化底蕴。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一段陈道明怒斥青年评委的视频。
在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上,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高台花鼓。本来是赢得现场一片叫好、鼓掌声的节目,但几个嘴上无毛、缺乏传统文化洗礼的评审的青年团成员们,给这一传统节目挑各种问题:没有创新、登不上世界舞台...
台下的陈道明老师听到这些,立马暴起发飙,狠狠地训斥了这几个不识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文化没有尊卑。如今的很多人崇洋媚外极其严重,在他们眼里国外的总是最好的,国内的总是一塌糊涂。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与十几二十岁的人交流。在他们身上,普遍体现着浅薄者对于世界与自身的偏见。
在多次听到他们吐槽身边的各种不平等之后,我会问他们,既然中国这么不好,你最想去哪个国家?
“去德国,人家特别认真敬业,科技也很发达。”
“去新加坡,福利待遇好,有钱。”
“去法国,浪漫之都,大家都很绅士,很有礼貌。”
“去美国,社会福利好。”
···
除此之外呢?你眼中的这些国家,还有那些值得你认可的?又或者说,你们了解这些国家不好的一面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片面的印象,很多人往往就相信自己看透了全部,就好比多数人并没有出过国,却能侃侃而谈,发达世界的先进之处,由此得出,中国确实不行。
中国到底行不行?
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走出去,是没有底气的。
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是无法跟上世界的脚步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请在祖国不发达的时候,挺起胸膛告诉别人,我们是可以的。
而在我们很强大的时候,有礼貌的告诉大家,文化是平等的。
我们不缺文化,缺的是将它们传承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国外教育理念,许多孩子从小以移民国外为目标,他们的出生伴随着的便是西式教育,他们的成长本身便脱离了中国的成分,很难想象,中华民族的一切,缺乏年轻人的双手,如何传承下去。
而更可悲的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逐渐把特立独行与反叛当成个性。喜欢西方世界的新东西,推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思想,却一味的抵触自己本该骨子里流淌的血脉。
我们逐渐像一个好学者一样,追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却把背上的行囊甩在一边。
可怕的是,我们跪倒在自由女神脚下,高喊着“OK,It’s freedom!”,却不肯静下心来,在窗前朗诵“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啼痕”;我们学着欣赏印象派油画、文艺复兴、古典钢琴曲的时候,却听不到宫商角徵羽的绝唱、静墨山水的婉转;我们品着洋酒嚼着牛肉,煞有介事地像个绅士一样亲吻拥抱,却学不来和长辈握手,与亲人聊天,吃一顿家常便饭···
你不是向往好生活,你是贱!
我们出生时,国家是这样,是我们的无奈;我们的孩子出生时,国家还是这样,是我们的无能。
什么是文化
看不见自己的祖国蒸蒸日上的现状,却不可能感受不到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和一个人聊天的舒适程度,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高度。
都说真正有阅历的人,会主动倾听别人的发言;见识面广的人,能接下你所有的话题,却不让你尴尬。
这是大的层面,而细节方面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
本届金鹰节颁奖典礼上,胡歌的一席话将“无演技小鲜肉”与“数字小姐”批得体无完肤,然而在胡歌身上,体现出的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而真正贯通一门艺术,才会由衷地去尊重与这门艺术有关的任何事物,胡歌在台下对老艺术家李雪健的一句“受之有愧”可见一斑。
艺术只是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却在当前金钱至上的浮躁演艺圈里被人践踏。
这种风气已经弥漫在整个行业,并逐渐渗透到各个年龄层。
这便是我们经常收到的孩子与家长的反馈。
我想当童星,我想红之类的话语比比皆是。
许多人把当明星看做发财的捷径,却全然不顾取得成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作为一个合格的明星所具备的个人技能以及文化底蕴。
小鲜肉好当,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
而从小开阔视野,培养自信独立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有积淀有底蕴的人,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