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捂的是上半身还是下半身
求真相 2017年2月19日14:53:40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杨茜
寒潮即将来袭,把刚准备出门的春姑娘又吓了回去。这么一来,在养生方式方面也应当有所调整。
中医有个说法,就是“春捂秋冻”。简单地说,就是早春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预防倒春寒。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容易受到寒邪的入侵。而这几天温度下降得厉害,建议加强防寒保暖工作,就是在春季也可以沿用冬天的保温方法,羽绒服、棉被、暖气等,预防寒邪入侵以致疾病生。
杭州市中医院中医专家何迎春说,以“上薄下厚”作为“春捂”的原则。
人体的下半部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比较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中医向来有“寒从足下生”的说法,就是因为位于人躯体末端的足部,由于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且皮肤也薄,所以保暖能力差些,致脚掌易受凉,让寒邪更易入侵。
“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是春捂的最佳时机。”何迎春解释,因冷空气到来会使气温大幅降低,感冒发病率明显上升,提前几天春捂可以及时抵御低温侵袭。但要注意的是,冷空气过去后,气温逐渐回升了,也别急着减衣。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所以,何迎春建议至少再捂7天,体质虚弱或高龄老人则应捂14天再减衣。
“捂”会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说春捂好,贵在讲究适度。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那句老话,要想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这便是度。如果孩子整天处于衣被过厚,保暖过度的情况下,得不到锻炼,就会影响身体耐受力的形成,抗寒能力下降,不能适应天气变化,也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