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药?
农药狭义上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什么是农药利用率?
农药利用率是指单位面积内沉积在靶标上的农药量占所使用农药总量的比例,也就是沉积率。
一般意义上是将整个大田作物视为靶标,农药沉积在作物上的部分,就认为是有效量。
农药在喷洒过程中都去哪了呢?
沉积分布在靶标(作物)上,此部分视为有效量,其占农药喷洒总量的比例称为农药利用率。
随气流飘失到空气中,以细小雾滴为主,一般占20%左右。
未命中靶标而流失或因雾滴累积而从靶标(作物)上滚落到地面,占40%左右。
农药的使用手段是低效的
国外的研究表明,从一般施药机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
25%-50%能沉积在作物叶片上
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
只有不足0.03%的农药能起到杀虫作用
所以化学农药虽然是高效的,但使用手段却是低效的。
影响农药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作物因素:生育期、叶片的形状、质地和角度等。
一般在苗期较低,为15%左右,后期随着叶面积指数的扩大而提高,最多可到50%左右。
禾本科作物如小麦、水稻、以及叶面蜡质层较厚的作物如苹果、柑橘等农药利用率较低。阔叶作物如棉花、油菜等农药利用率较高。
药液因素:湿展能力和渗透能力等。
气候因素:风力、风向、气流和温湿度等。
人为可控因素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关键
施药机械因素:包括雾化效果、雾滴大小、穿透性能和分布均匀度等药械的技术性能。
施药技术因素:包括喷洒方式和施药液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