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建筑环境下对智能照明的不同要求
在讨论“不同建筑环境下对智能照明的不同要求”这一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知道建筑光环境这一概念。
光环境可分为自然光环境和人工照明环境。要创造人工照明环境首先要考虑自然光环境。自然光的有效利用能减少照明的能耗,但自然光作为光源,稳定性太差,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且利用率低,很多建筑的主题结构是由一层一层楼板垒叠而成,这就阻挡了自然光的射入。为了获得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人工照明必不可少。

人工照明发展到现在,已经往智能照明方向发展。智能照明控制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场景来进行调控,更加人性化、艺术性。
不同的建筑对光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会议室,应该避免阴影和对比,筒灯应该和洗墙灯、上照灯结合使用,
提供非直射光,减少阴影的浓度。智能照明系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智能照明系统具有控光作用,对不同灯具的光源进行调光,可设多个照明控制回路,根据各种光环境的要求任意进行组合。
不同建筑功能对光环境的不同要求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办公空间有大量计算机应用,在办公室设计光环境时首先要考虑透过窗的昼光在显示屏上的反光。当然,如果在有较大内区的建筑中,可采用中庭将自然光引入,还可以采用光电池技术,利用太阳能提供照明。其次避免室内照明造成显示屏的眩光,这个问题可通过间接照明解决。
电梯、车库等,这些区域灯光使用频率较高。使用智能照明时,要考虑不同时间段的照明状态,比如深夜,人员活动很少,这时候不需要大量灯光照明。这时候,就可以根据时间设置“白天”“晚上”模式,以及“人来”“无人”模式,“
安全”“紧急”模式。这样就能保证为住户提供最合适的照度,同时又能合理控制和节能。

住宅楼道内,可使用动静探测器和光电单元不断监测所在区域的光照度和动静情况,利用这些信息作出调整或者选择更合适的状态,既保证人员的舒适度,又降低运行成本。
其他公共场合,比如博物馆,对照明要求较高。因为存放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实物资料,需要防止光线中紫外线和红外线成分对展品造成老化。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则恰好满足其特殊的控制要求,可做到按需要提供照明光线,设定照度标准值,在空场时随时关闭或减弱照明系统,实现对展品的最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