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记者 杨茜 实习生 任卓蔚 通讯员 于伟
今年“秋老虎”会来吗?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秋老虎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有别于三伏天的持续高温。“秋老虎”有着“暑热未消、秋燥渐深”的特点,因此此时既要清热消暑,又要补水润燥。
清热消暑如何做?
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金涛说,由于早晚清凉,午后高温,因此要随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同时外出时做好防暑降温,饮食上可适当进食莲子、芡实、薏米等清热祛湿,喝些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但是脾胃亏虚,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其性味,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
再者,饮食营养也很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西洋参、鱼、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既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那么补水润燥又怎么做?
此时空气湿度有所下降,气候逐渐变得干燥,会出现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口干舌燥等秋燥症状,不管是外出游玩还是闲赋在家,都应该能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适当运用保湿产品,给肌肤补补水!因此可适当服用梨、白木耳、百合、马蹄、莲藕、甘蔗等生津润燥之品,阴虚内热之人可适当加点润燥清火、益胃生津、润肺清肠等中药。记得要少食辛辣烧烤食品,以免加重“上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秋后“秋老虎”肆虐,此时既要祛暑清热,又要滋阴润燥。由于秋老虎属于中医里的“长夏”季节,对应的脏腑是脾,脾主气为湿,而脾喜燥恶湿,因此长夏季节,湿气较重,最易伤脾,而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脾阳最易受损。因此祛暑清热不可一味服用清热解暑类食品,否则会损伤人体脾胃,由于天气炎热,但也不可贪食生冷,以防损伤脾阳。
这些疾病比较高发,注意了。
感冒:秋季气候忽凉忽热,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大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耐寒锻炼也要从初秋开始。
肺炎、气管炎:秋天湿度降低,人很容易出现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积极锻炼,增强肺功能,平时应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秋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要注意空气流通,要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还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胃病复发: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但过多地进食可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胃病的复发。秋天,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并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