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先说个
笑话,关于孔子的学校如何收费,有人是这样解释的:“三十而立”,只交三十两银子的人只能站着听课。“四十不惑”,交了四十两银子的人可以发问,直到你没有疑问为止。“五十知天命”,交了五十两银子,那你就可以知道明天考试的命题了。“六十耳顺”,能出得起六十两的人,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七十从心所欲”,只要你交了七十两银子,你上课想躺着坐着或来与不来,都随你高兴。

孔子对时间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他曾经感叹说,逝者如斯夫,感慨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这也可能是中国文化中对时间的最早的哲学感悟。
孔子是个很有规划性的人,他很早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而所谓的规划人生历程,就是在各个人生不同的阶段,做什么样的事情。他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而欲不逾矩” 。他的本意是说,从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大道,到了三十岁,就已经打下立足社会的坚实基础。四十岁对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不再疑惑。五十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到了六十岁变得耳顺,不是指自己变成了顺风耳,什么都听得见,而是指自己已经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都能辨别。到了七十岁,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现在,我们重点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三十而立的意思。孔子认为,人到乐三十岁,你就应该有安身立命的本领了,否则你凭什么立在这个世界上,是浑浑噩噩地啃老吗?肯定不是,孔子是主张人要奋斗的。所以,三十岁,你应该有养活自己的本领了。关键是我们要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这个立字。立首先是自立,然后是立人。这也就是孔子的儒家学说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三十岁,你首先要自立,还应该学会去
帮助别人,因为,你帮助别人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事实上,就是帮助你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因为,助人则人助之!
孔子所说“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每个人都是从幼儿开始慢慢长大
,从“童言无忌”到“年少轻狂”,这时候总有出错而被原谅的理由,等到了三十岁,已近中年,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有了自己的方式、想法和规矩,是个可以让人信任和托付的人了。按照古代早婚的现象,到了三十岁肯定早已成家,已有了担当,也是立业的大好时机了。

不知道是古代人太早熟,还是我们现代人成熟的比较晚,到了三十岁还整天不思正业,胡作非为的大有人在,别说成家立业,连自己都要父母养着,说实话每每见到这样的人都有一种无力感,到了应该“奉养父母”的年龄,却还要伸手问父母要钱,实在当不得“三十而立”这个词。
“三十而立”不仅是立家、立事业,也是立心。说事业,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有些牵强,我们这些普通人维持生计的只能说是工作,还谈不上“事业”,但是做好工作也是“立业”。
三十岁要“立心”,思想已经成熟,考虑事情也日趋全面,甚至有些人已经经历困苦和艰难…三十岁要有一颗坚定而坚韧的心:——
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
要有“直面困难承担风雨”的心;——
要有“身处逆境不屈服”的心…更要有一颗坚持善良的平常心🌹“三十而立”,当立身、立业、立心 4评论
当年青山04-10 17:25
28赞
踩
孔子晚年时候,回顾自己坎坷的一生感叹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其中
“三十而立”这句,是孔子说自己三十岁后,才开始真正成熟,因为他懂得了“礼节”,所以言行举止都恰到好处。 
孔子把三十岁作为自己成熟的分水岭,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二十岁以前,身心都未发育成熟,血气方刚,做事冲动;在三十岁以前,身心刚刚健全,但前途未仆,人生观还在摸索中搭建。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三十岁,就像即将步入正午的太阳,身心发育健全,开始确定自己的做人行事准则。而孔子的准则就是“立于礼”。那么这个“礼”究竟是什么呢?周朝时候谈“礼”很多。《左传》里列国士大夫论事,都喜欢说“合礼”或“不合礼”。而现代人喜欢说“合理,不合理”或“合法,不合法”。当时的“礼”不仅指“冠,婚,丧,祭”等仪式礼节。还是周朝前期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家族本是宋国贵族,殷商王族后裔。因为远祖孔父搅入政治纠纷,死于殇公之乱,家道中落,流落到鲁国。所以孔子虽然幼年生活清贫,但仍然代表的是旧贵族阶级。正因为家道中落,吃过蜜糖,尝过甜头的人,更渴望重新把蜜糖吃进口里。而“礼”正是他这个阶级落魄家族,想要重新辉煌唯一可以挥舞的旗帜了。所以孔子把“知礼懂礼”作为自己“立”即“成熟”的标志。“礼”对于孔子不仅是,即使破旧,仍要高举的旗帜。此刻,更是他自我保护的锈迹斑斑的铠甲。

所以
孔子补充道:“不知礼,无以立也”。意思是,你不按二百年前的“人民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一个人格不成熟的人。像极了,一个守旧的老人,教育现代不懂礼貌的年轻人,要学习雷锋才是个好人!现在大家明白了,传诵至今的名言“三十而立”。无非是孔子想要重振家族利益的一面千疮百孔的“旗帜”。只是,现代人,“活学活用”,将它曲解为了,三十岁要“成家立业”,要“经济独立”。
孔子听后一定会大喊一声:“老铁们,我没说过!”当年文化,当年历史,听当年青山娓娓道来!欢迎朋友们交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