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让市场对房地产的预期发生了一些改变。
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出信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而以往说的是“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区别在于少了“过快”两个字。
曾经出台“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的深圳也出台了“补丁政策”,限制企事业单位购房,以年限限售来打击短期炒房和离婚炒房。
屋漏偏逢连夜雨,房地产大佬碧桂园事故频发。
6月24日,六层建筑坍塌,1死2伤;7月12日,路面坍塌;7月26日,发生重大
安全事故,6死3伤;8月1日,工地发生火灾。
而近日,又有媒体
报道称厦门的房价开始暴跌,真真假假,引发一片热议。
这一系列事件,会是楼市降温的信号吗?如果降温的表现是房价暴跌,又会产生哪些连带效应?这些效应,国家和广大民众是否能承担得起?
楼市,未来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房地产的风雨飘摇
在2003年,“非典”的爆发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强烈冲击,央行出台121号文严控房地产信贷,再加上“周正毅事件”,房地产业在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寒冬中。
为了让房地产行业转暖,国务院下发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给点阳光就能灿烂
随后,在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要求自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的土地一律都要经过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还规定发展商必须缴纳土地出让金,如果竞得土地后的两年内不开发,那么该土地就会被收回。
这是这样一个“8.31大限”,让“地产界的土地革命”拉开了帷幕,从那一年开始,房价就开始飞速上涨,当年的涨幅达就到了144%。

那年,开发商大赚,地方政府大赚,嗅觉灵敏的炒房客大赚,而那些还在读高中和大学的80后们,还不知道他们未来路将会很难走。
而在那之后,年年都在高喊调控房价,但房价却年年上涨,而且是不调控则罢,越调控反而越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这一年,金融危机来了,房地产再次跌入谷底。
在2008年的后半年,部分地区房价跌了50%。多地都出现了退房潮、断供潮,中介公司也纷纷关门闭店。
那一年,号称地产界华南五虎的地产商,碧桂园、珠江、合生创展、富力、恒大地产都出现资金链问题。
关于楼市的负面新闻铺天盖地,“打折”、“断供”、“楼市大幅跳水”、“房地产市场寒冬”甚至“楼市崩盘”等消息在各类媒体传播。

在这危机时刻,政府再次出手力挽狂澜,出台了“四万亿计划”,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在四万亿的作用下,数万公里的高速路铁路、100多座机场、十几座城市的地铁被建成,而更多的钱却流入了房地产。
在四万亿助攻之下,房地产业就此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并一路高歌到今天。
在一线城市,比如上海,房价涨幅高达约610%,二线城市的厦门涨幅高达约559%,10年河东,十年河西,原来暴跌到谷底的房价一下弹起来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