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很多鉴宝节目都出现在了电视上,更多的古玩爱好者也是又多了一种途径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藏品,也是多了一种途径来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今天小编就要跟大家分享这样的一件宝物的鉴赏过程。这件宝贝的拥有者,本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侨,他有一个中国的好友,两人在早些年做了宝物的交换,各取所需,这位华侨得到了价值一百五十万元的水晶,而这名男子呢,则从华侨手中换取了一对小罐子。据说,这对罐子乃是乾隆年间的珍宝,时隔二十年,男子就想到鉴宝节目中看看,自己当初换的这罐子,到底值不值,在如今究竟价值几何?专家看后说道:“先把灯关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来也是奇了,别看这罐子就是普通的瓷罐模样,但其实内有玄机。专家在拿到罐子之后,给男子举了个例子,有乾隆官窑的缠枝莲纹鼓式小罐,是仿宣德的。在2005年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拍得30.8万元。为什么专家会举出这个例子呢?且看小编继续跟您揭秘。

这名男子带来的罐子,在递到专家手上之后,专家就说:先把灯关了。不过也不用紧张,专家的要求当然和这罐子的玄机有关联了。灯关了之后,只见专家用手电照进罐子内部,这罐子里有了光线,登时显得晶莹剔透,映着外部的花纹,可谓是惊艳了全场。就连现场的观众,也是发出一阵惊呼,这件宝物的美丽在这特殊的环境中可谓是展露无遗。再将这场内的灯打开,细看这对罐子,晶莹透亮的模样,正是说明了这这罐子的胎、釉都是均匀精细的。再看花纹,瓶口所绘,是垂云纹和蕉叶,到了瓶底是莲瓣纹。整个罐子的绘画,是青花,缠枝莲纹。整个罐子可谓相得益彰。

专家说,这罐子用手摸上去,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不论是哪处的花纹,都是这个手感。这说明在当初绘画的时候,画师是重点加染的,反复地去描绘勾勒花纹图样,用青花料去填充厚度。使用这种方式的,不是明代的手法,而是清朝仿制宣德的手法。所以,这罐子该是清朝时期的产物。

再来看这小罐底部的款,是个铁钱篆。写明了乾隆年间制,线条苍劲有力,铁画银钩,是写得非常好的。所以专家给出了判断,这罐子不仅是古董,还是更值钱的官窑产物。是一对清朝的乾隆官窑的青花缠枝莲小罐。怎么样?是不是和专家之前提的那个名字很相似啊?相信大家也已经猜到了,这对小罐和之前拍卖的那个是比较相像的,价格也是比较相近,专家给出的估价是六十万以上。看来这男子的交换是亏了呀,更何况是二十年前的一百五十万呢,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