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535阅读
  • 8回复

[转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终年94岁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664
飞翔币
211631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3711
信誉值
8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香港01”10月30日消息,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

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

相关新闻:金庸逝世 生前遗愿曝光:死后一、二百年 仍有人看我的小说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逝世。

中国日报网10月30日电 多家香港媒体10月30日消息称,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享年94岁。

1955年2月8日,查良镛首次以“金庸”之笔名在报纸上开始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他的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金庸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自己有空的时候,坐车、坐飞机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想如果自己是侠客、大侠,会怎么样。在多部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庸本人最喜欢令狐冲,同时也喜欢乔峰,非常不喜欢韦小宝,“见到这种人要远而避之”。

此外,他还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

相关新闻:金庸去世!揭秘金庸家族到底有多富裕!

一个时代的结束!

据港媒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著有《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感恩他为我们留下一个江湖!

金庸先生祖父查文清,是金庸极为敬重的长辈,查老先生是光绪朝的进士。这个进士功名,其稀缺程度不是当今名校大学毕业生能比的。金庸先生的家教到底有多好?这样的家教背后又需要什么样的家世支撑?

金庸把玩的雕版有多珍贵

1924年,金庸出生在这样一座大宅院中:“这座大宅子有五进,前厅挂着一块大匾,是康熙皇帝给我祖先查升写的堂名,‘澹远堂’3个大字周围有9条金龙作装饰。”

金庸得意地向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说:“查文清先生编了一部‘海宁查氏诗钞’,有数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为我们堂兄弟的玩具)”。

现代人看到金庸小时候拿家里的雕版当玩具,只是在感慨查家的文化底蕴,却不知道支撑这文化底蕴的是怎样的经济实力。在宣统初年,湖南的刻字工每刻100字要领取130文报酬,线装书一卷没多少页,但刻字工一卷书刻下来挣好几两银子是毫无问题的。若以米价折算,这些刻字工的千字报酬甚至不比当今签约作家的稿费低多少。刻字工都这么贵,所以查家自己刻书,那是家产极为丰厚的象征,更何况是几百卷的雕版,堆了整整两间大屋。就这些金庸小时候拿来当玩具的雕版,至少要花上千两银子。

搜书、藏书同样是花钱的营生。查文清老先生当年的藏书和搜集的诗稿,价值超过万两白银也不足为奇,要知道,清代因“永不加赋”,在许多小县一年的地丁银也仅仅收取一万多两。也就是说,金庸家为了藏书、看书、刻书的开销,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一个小县的全年税收。

金庸家里有多富裕

金庸的家庭为何如此有钱?这就要从海宁查家的祖上说起了。海宁查家号称“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因科举功名太盛,所以查家的经商才能反而不为人知,其实查家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早在明中叶,查家已经取得了官营盐商的资格,明末查家的子弟已经以盐商身份进入海宁县学并参加科举,并取得不俗成绩。明末清初,查家有一支北上进入京郊宛平,并在海宁查家的帮衬之下,也涉足了长芦盐场的经营,这支宛平查氏很快也兴盛起来,成为京城中人尽皆知的大富豪。

查家经营长芦盐场数10年,养活了查家族人不下数千。此外,查家还经营当铺、商铺、丝绸,也都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据估计,整个海宁查氏宗族鼎盛时的年收入很有可能超过10万两白银,而整个海宁的税收收入才8万多两,北方宛平查氏的财产还得另算。因此,用来赈济族人的义田,查家经常一买就是几千亩。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主人公陈家洛的眼光,详细描写了皇帝对海宁大家族的恩宠。这种皇帝题匾、题诗,在金庸旧居中随处可见,正是査氏家族曾亲身享受过的荣耀。

“査”姓来源于春秋时期。公元前676年,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子爵,“食采于査邑”,便姓了“査”,在山东一带繁衍生息。五代十国时期,査氏出现了第一位名人,南唐军事将领查文徽。其弟查文徵一家迁徙到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定居,直到元末天下大乱,后人査瑜带着妻儿老小,沿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坐船躲到嘉兴。经朋友介绍,査瑜到海宁袁花镇一户人家当家庭教师。他欣喜地发现,袁花镇依山面水,土地肥沃,民风淳厚,跟婺源很像。更巧的是,婺源有个凤山岗,海宁有座龙山,合起来便是“龙凤呈祥”,正是吉兆。于是,査瑜举家定居这片“福地”,一边“勤恳耕作,敦睦乡里”,一边“以儒为业,诗礼传家”。

从迁居海宁的第二代开始,査家便成为有名的“文宦之家”。 第一位显达之人是查瑜之子查恕。他一心一意钻研医术,外号“査一帖”,只要一帖药就可治好病,且医德很高,为穷人免费治病,闻名江南。他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赞赏,被任命为太医院国医,获赏一品冠服。

大约过了100年,弘治三年(1490年),第五代查焕考中进士,成为查家登科甲的第一人。明朝一代,查家中进士6人,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孙三代连中进士,在当地传为盛事。

到清朝康熙年间,査氏家族人丁超过300人,进入全盛时期。十余人考取进士,5人进入翰林院,其中查慎行(原名査嗣琏)、查嗣瑮、查嗣庭更是亲兄弟三人同为翰林院编修。査家因此有了“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之誉。查舁(音同“鱼”)陪皇帝在南书房念书,成为康熙近侍,康熙亲笔题写了“澹远堂”的匾额赐予他,并赐予一副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寥寥十余字,勾勒出康熙对査家的盛赞。此外,康熙还陆续为査家题写了“敬业堂”、“嘉瑞堂”的匾额,恩宠冠绝一时。可惜的是,康熙御笔的匾额和楹联,已经毁于战乱。如今悬挂于旧居的是复制件。如今有文人,也有实业家到了近现代,査家全面复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既有诗人查良铮(穆旦),也有教育家查良钊、查良鉴,还有“纺织大王”查济民。第十九代的查济民出生于1914年,少年时就对纺织工业有浓厚兴趣。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泱泱大国,纺织工业是大有出路的。他从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染织科毕业,历任常州、重庆、上海等地纺织染厂的工程师、厂长、经理。1947年秋在香港创办“中国染厂”。

因为南北两地,查良铮和查良镛一辈子都没见过面,但两人的生命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查良铮是把姓“査”拆开成“木”、“旦”,然后用“穆旦”做了笔名;而查良镛则是将名“镛”拆成“金”和“庸”,用“金庸”做了笔名。

在近代文坛,金庸还有一位近亲徐志摩。海宁徐家也是望族,和査家结为姻亲,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唤徐志摩表哥。小时候,金庸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当时徐志摩已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剑桥大学写的《再别康桥》一诗已脍炙人口。70多年后,金庸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续写了家族文人的名校缘分。

相关新闻:一代武侠大师金庸逝世,享年94岁,15部小说成就经典传奇!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相信对于武侠小说迷来说,金庸先生的这句对联再熟悉不过!刚刚香港传来消息,金庸先生逝世。

作为一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的作品不仅在全世界华人圈传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金庸作品

他的小说虽然只有14部加一部短片,但影响力却是无人能敌。

    随着影视作品的传播,金庸先生更加广为人知。

    他的作品养活了很多香港和内地的影视导演,铸就很多传奇他的作品养活了很多香港和内地的影视导演,铸就很多传奇。。

    金庸,原名查

    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664
    飞翔币
    211631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3711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10-31

    据新华社快讯经金庸身边工作人员确认,著名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一代大师,就此离开!

    金庸今日离开了我们,令人伤怀!但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启的新派武侠小说风潮,其实早已落幕。

    如今在搜索引擎上搜“传统武侠小说”,后面往往跟着“式微”二字。古龙作古多年,梁羽生早已封笔,温瑞安走火入魔为巨侠,至于金庸,也曾因屡屡修订旧作而遭质疑。大陆曾经红火一阵的新武侠,固然可圈可点,但在网文世界里,它早已不及玄幻修真和穿越文。

    但即使如此,金庸仍然是华语世界里最大的IP之一。不断衍生的影视作品,即使屡屡被改到面目全非,即使许多小男生小女生早已看剧不看书,仍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即使今日重拾金庸小说,仍可依照“初始平平,渐入佳境,直至深不可测”的旧时评价,渐渐陷入其中。这样的魅力,确已超越时代。

    金庸这一代知识分子,生逢跌宕大时代,虽难免颠沛流离,甚至一生沉痛,但一方面有旧学底子,另一方面又受西方现代文明滋养,思维与视野均具现代意识。也正因此,这代知识分子反而成了因中西文化碰撞而受益的一代。

    出身书香世家的金庸更是如此,旧学经历使得他身上始终有着士大夫气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梦想,浸淫于西方文明又使得他能够洞悉世事,于是才有了当年《明报》的立场鲜明。这一点在小说中也有体现,章回体的典雅和历史背景的无缝穿插是文字修养,蒙太奇手法的故事铺陈和无处不在的政治隐喻则是现代文明的感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以武侠小说扬名宇内,并非金庸内心所愿。当年他求做外交官而不得,辗转赴港,连办报针砭时弊都是退而求其次,写武侠小说仅是浇胸中块垒之举,可却成就了一生荣光。“一手办报,一手写武侠”是文化圈里的赞誉,可于大多数人而言,金庸就是那个写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作家。

    但金庸的阴差阳错,在几十年后看来,不但是读者之幸,也是他本人之幸。这是因为金庸绝非权力欲望爆棚之人,他有入世的传统士大夫情怀,但又渴望淡泊明志。他崇敬的历史人物,如范蠡、张良,都属“进出自如”之人,入世做得帝王师,出世不带走一片云彩。金庸以此二人为偶像,难免顾影自怜。

    换言之,如果金庸真的成为外交官,料来也是平庸,即使仕途并不黯淡,也未必能在跌宕时代中全身而退。如果他只办报,即使隔岸观火心如明镜,也不过是资深老报人之一,并不比港岛同行高明多少。可在武侠小说中,他“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却可留名于史。

    或者说,武侠小说这一载体,最适合金庸的性子,可挥洒才情,可铺陈故事浇胸中块垒,可借机针砭时弊,又可借“成人的童话”避世。杨过和令狐冲式的归隐,如闲云野鹤,可郭靖式的侠之大者,也是金庸心中憧憬。老派知识分子的瞻前顾后与内心矛盾,居然就这般化解。

    不过,金庸小说长于情节,也能满足人们对江湖的幻想,但在价值观层面仍有守旧一面。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传统知识分子的桎梏,即使纵观其人生,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早已大于中国传统文化。倒是后期作品如《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因世事变化而更为深刻,反倒成就了最好的金庸。

    这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极是艰辛,甚至可算是生来不易。金庸在跌宕人生中寻得人生价值,已极幸运。无论如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跌宕岁月里,武侠小说曾是一代漂泊者的精神慰藉。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又成了一代大陆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通俗文学的光辉岁月,就这样穿越时空,金庸也成为几代人生命中无法绕过的名字。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619352
    飞翔币
    216797
    威望
    3961
    飞扬币
    3153190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10-31
    没有一丁点的兴趣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960
    飞翔币
    253195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1897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10-31
    来看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960
    飞翔币
    253195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1897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10-31
    也就看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960
    飞翔币
    253195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1897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10-31
    不错,了解了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664
    飞翔币
    211631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3711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8-10-31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岁。

    距离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已经过去六十三年了。

    侠客道义,恩怨情仇,江湖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见过,但我想,它应该是金庸笔下的那样。

    凡有少年处,皆可读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他留给时代最好的礼物。

    眨眼时间,杨过找到了小龙女,郭襄创造了峨嵋派,一代大侠萧峰自尽于雁门关外,程灵素将命一口口渡给胡斐,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的爱恨也消失在江湖。

    金庸曾说:“写这种小说,自己当做一种娱乐,自娱之余,复以娱人。”

    但也是在他手上,武侠才真正成了中国通俗小说的大类别。

    他赋予每一部武侠生命,颠覆传统武侠的走向,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了传奇,也让我们看到了刀光剑影的江湖和21世纪如出一辙,武侠里也有时代变迁的影子。


    1

    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镇查家,“一门五进士,叔侄两翰林”,书香门第为他浓厚的文学底蕴提供了保证。

    8岁那年,金庸在书房里看到了《荒江女侠》,从此便陷入了武侠小说的世界中。

    世人总喜欢将金庸和李敖相比较。比起后者的张狂,金庸是温和、谦让的,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乐哉开后觉,乞我一中庸”。

    他从不写自传,心事深藏,嘴上总是说着“无论如何不敢当”“我不是写得最好的”。

    金庸


    金庸有“武侠梦”,他立志做一名外交官,出将入相,却又不愿被官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表面谦和的他,其实骨子里是血和肉的桀骜。

    读中学时,因在漫画上讽刺老师开口就乱骂人,被开除;后来到了报社也待不下去。

    他说:“这生最大的脾气,就是人家指挥我什么事情都不听的。”

    金庸初到香港时,那儿还是一个小渔村,人口不足50万,他还乐观地写诗说:“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

    受人邀请,他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小说,将自己的名字“查良镛”的“镛”字一分为二做了笔名,开启了“江湖之旅”,《射雕英雄传》之后,火遍全香港。

    连邓小平都是金庸的忠实读者。1981年,两人在北京见面时,邓小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读过你的小说,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然后又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此后,金庸的小说便在大陆解禁,各式各样的版本被大半个中国的人捧在手上。

    金庸能够大火,不是因为奇迹,而是他制造了共鸣,让每个人在武侠门外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最高级的传播就是燃烧生命给别人写故事。

    大风起兮云飞扬,金庸不在江湖多年,江湖却到处都是他的传闻。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和金庸一样,巨著缠身。这些巨著的背后无一不凝聚着他的心血,也影响着大部分人的人生。

    金庸的存在就是时代的奇迹。


    2

    比起提笔就是江湖,饮酒就是人生的古龙,金庸笔下的缠绵悱恻,和江湖快意恩仇,同样令人着迷。

    多情的男人,痴情的女人,最后都变成生活真实的写照。

    金庸笔下的每一个人都逃不过情字的纠葛。

    乔峰与阿朱 /《天龙八部》1997


    天不怕地不怕的萧峰,聚贤庄面对天下人的围攻时,也只是说:“我乔峰要走,你们谁能拦我!”

    而唯一一次有惧意,是他一掌打伤阿紫,抱着她在长白山寻找续命的人参时。

    “他虽然向来天不怕地不怕,但这时茫茫宇宙之间,似乎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人,也不禁颇有惧意。倘若真的只是他一人,那也罢了,雪海虽大,终究困他不住,可是他怀中还抱着个昏昏沉沉的小阿紫。”

    被大雪覆盖的森林,了无踪迹,而自己怀里的女子已奄奄一息。

    杨过与小龙女 /《神雕侠侣》1995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再重逢,十六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轻描淡写的:“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就如两人从未分别过一样。

    杨过:“龙儿,你容颜一点也没有变,我却老了。”

    小龙女:“不是老了,而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平平淡淡的对话,实则刻骨铭心。

    黄药师 / 《射雕英雄传》1983


    都说《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是一个狠心的人,为了不让女儿和郭靖在一起,他每次都从中作梗;因为徒弟的背叛,他挑断徒弟经脉,将他们逐出桃花岛。

    然而,黄药师的真情实感又有谁能懂。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徒弟重新站起来,他花了半生研究《旋风扫叶腿》,江湖情义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黄药师做到了;

    为了自己的女儿黄蓉,他违背誓言走出桃花岛;

    就算梅超风背叛师门,但是在她落难的时候黄药师还是救了她。

    黄药师一生不受拘束,行走江湖武功绝顶。

    他的身边有无数女子为他倾倒,但偏偏是冯蘅,让他一生沉迷。冯蘅难产去世之后,黄药师打造了一艘花船,用来和她一起长眠海底。

    每当黄药师心情郁结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走到墓室里呆很久,和自己过世的妻子阿蘅说心里话。

    黄药师居住的桃花岛,与世隔绝,素颜至极,这里的每一株桃花都是他亲手所植。他花了一辈子时间去打造属于他们真正的爱情,也守护着自己曾经的梦。

    一个能够善待世界的人,世界也必定会善待他。人活到一定境界,就是黄药师这般,不给任何人增加烦恼,善待这个世界。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胸中有片海,眼里有明月,对待爱情执着认真。在那个杏花疏影里,他独自站在幽篁台上,吹箫到天明。

    真正的人物都是在江湖上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3

    文人才子多风流,在世人眼中,他们都是狂浪的,金庸也不例外。

    1957年,金庸从大公报辞职,加入了香港长城电影公司,为了著名影星夏梦。


    夏梦


    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但不管他多努力,两人终是有缘无分。从此以后,他笔下的女子,都带着夏梦的影子。

    人生在世最怕相思,那条暧昧的毒蛇,半夜缱绻在你的心头,让你浑身发烫,辗转反侧。金庸书里的爱情,都是带着遗憾的,就像他对夏梦一般。

    周芷若因为张无忌成魔;风陵渡口,郭襄一见杨过误终生。

    人生也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念念不忘。

    张无忌 /《倚天屠龙记》2003


    连三毛都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落地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

    在电视采访中,金庸提过:“一生只爱一个人,我做不到。”

    所以,金庸的婚姻是不那么圆满的。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杜志芬随他去了香港,不久便分开。

    第二任妻子叫朱玫,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金庸创办《明报》时,只有朱玫一个女记者,在金庸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还变卖自己的首饰来维持《明报》的开支。

    但最后,还是负了她。因为第三者的介入,也因为失去了自己爱子,最后老死不相往来,只剩下支离破碎的回忆。

    金庸曾在节目中面带羞愧地说过:“我对不起朱玫,我作为丈夫不成功,我对不起她。”

    朱玫就是穿着凤冠霞帔,在光明顶上,永远也等不到心上人的周芷若。最后,一生都不愿和他再相见,就连死时替她收骨灰的人都不是金庸和他们的儿女。

    人世间,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有结局的。

    金庸这一生感情丰厚,阅历超乎常人。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

    1976年,金庸在美国留学的大儿子查传侠为情自杀,去世时19岁。在这个儿子身上,金庸给予了希望和梦想,也是因为这个儿子,金庸和朱玫才一直没有离婚。

    儿子去世,婚姻破碎,金庸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里。

    金庸对于儿子的爱,就像谢逊对于张无忌,黄药师对黄蓉,毫无保留,深刻到骨子里。

    后来,他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写道:“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我还不明白。”

    只是有些人,你注定是留不住的。他们只会在你生命中陪你走一段,这段路走完之后,你需要独自一人前行。从此山高水远,水涨船高,都变成金庸笔下浓厚的爱。

    人年轻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疑惑。时间是最好的一剂良药,它可以成就和改变一个人,能把自己经历过的狼狈和不堪,变成自己一生的荣耀和封面。

    金庸在中山大学演讲


    4

    金庸对待朋友也是很仗义,古龙、蔡澜、倪匡、黄霑每一个都对他赞赏有加。

    他们之间也相互帮助扶持,经常一起半夜摇笔杆子写武侠。倪匡和黄霑的事业还是金庸带起来的,蔡澜成名也是因为在《明报》写专栏。

    真正写小说的人,会把时代背景家国山河写进去。

    他们在时代中认识各式各样的人,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拯救时代的笔触。

    只是后来种种不可说的政治现实,让人的热情被逼着退散。

    1972年9月,《鹿鼎记》一完,金庸宣布挂印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了。”

    此后,他便成了一个闲人,江湖、武侠,都被抛在了脑后。

    “塞下牛羊空许约。”这是金庸给予《天龙八部》最后的结局,“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所有悲壮的背后都是一种必然,就像金庸颠沛流离的一生。

    1937年,金庸把它当作时代的剧本,写出了无数家国山河破碎,多少感情流失在眼前,往事并不如烟。

    生命这条长河,流淌在你的血液里。多少英雄好汉在人间大闹一场,最后悄然离去。

    生逢乱世,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苍狗白云,有人的地方依旧有江湖,亦复如斯。


    文:槽值  图:网络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srwam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711832
    飞翔币
    1979
    威望
    25627
    飞扬币
    3215473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10-31
    来看看
    srwam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711832
    飞翔币
    1979
    威望
    25627
    飞扬币
    3215473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8-10-31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