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位于我国的东面,是中国的邻国,在历史上,两国的交往也十分频繁。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始于东汉汉光武帝时期,那个时候日本派了使臣来中国,由于是第一次毫无
经验,没有带贡品。但是汉光武帝看在他们远道而来,赏赐了他们很多金银财宝,并赐予他们“倭国”的名称,使臣很高兴。至此,日本每年都会按时向中国进贡。

到了唐朝,国家十分繁荣和开放,对外来文化和宗教也是兼容并包的态度。因此在首都长安可以看见世界各地的人,可能在这里做生意,学习,传播宗教。而此时的日本,由于十分仰慕中国的文化,派了大量的学者来中国学习。这些学者把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化都带回国内,有的甚至照搬。
其中就模仿了唐朝的律令制度,规定:凡诸国部内郡里等名,并用二字,必取嘉名。意思是,模仿唐朝,给自己国内的众多地方,取个好名字,仅用两个字。

日本直接根据离京都的远近把日本分为了“近国”、“中国”、“远国”三个地区,简单明了,其中“中国地方”就是日本的本州岛西部,并且一直沿用下来。
到了1912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诞生。而日本的“中国地方”与我们的国名相冲突,很多人要求日本把这个地区改名。但是由于那个时候中国的实力并不强大,所以日本对此表示坚决不改名,并给出了解释:历史上中国的政权均是以朝代为国名,比如大清国,而“中国”不是正式国名。所以他们觉得日本的“中国地方”得名更早,坚决不改。

实际上,这只是日本的狡辩。“中国”一词早在周朝就出现了,在西周武王时期文物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等字样。专家考证,“中或”就是“中国”。而中国之后的朝代虽然有着自己的国号,如汉,唐、宋,但在许多文献里把中原大地上建立的政权称为“中国”,只是没有把“中国”正式作为国名。
在二战后,日本战败,而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而“中国”一词也完全取代了日本的“中国地方”,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今日本的“中国地方”包括了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这五个县。面积为3.19万平方公里,大约是五个上海的面积,人口约771万。为了避免与中国混淆,有时被称为山阴山阳地区,但还是保留了“中国地方”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