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最近几天,很多北方人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天气骤变,夜晚的冷空气已经达到了零下十几度,北方人在出行的时候,都会裹上厚厚的棉服,全副武装,然而在寒冬腊月农村的大街上却是一番热闹红火,很多农户都在这里摆起了小摊,卖蔬菜的,卖小吃的,卖各种杂货的,而农村的大集就是很多人最喜欢光顾的地界,小编就是北方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就是逛农村大集,因为在农村的集市上,有很多不起眼却非常美味的小吃,这些小吃名不经传,深受当地人的欢迎。60岁大爷卖“失传”小吃,15元1斤2小时卖80斤,来晚攀亲戚也没用

图片中的这位60多岁的老师傅,在农村的大街上,推着自己的车子卖着烂乎乎的小吃,可别小瞧了这个小吃摊儿,从早上起来到现在,他的小吃摊上客流就没有断过,生意也是异常的火爆,而这位中年老大爷卖的就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糟鱼。

糟鱼这种小吃在我们当地非常的受欢迎,据说这种鱼创始于1695年,在那个年代,湖里边有很多野生鱼,而且水产也非常的丰富,由于过去的人们没有保鲜技术,他们把鱼从河里捕捞上来之后,去掉内脏清洗干净,然后放入葱姜酱油腌制之后,用柴火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鱼成酱色,肉质非常的软糯,而且鱼骨酥软爽口,营养价值也非常的丰富,老少皆宜。因此这种吃鱼的方法经过百年传承至今,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老大爷在农村集市上摆摊卖,这种遭遇已经有几十年了,而他做糟鱼的这个老手艺也是跟自家的祖父学成的,而做糟鱼选用的就是野生的小鲫鱼,鲫鱼在日常饮食中,营养价值非常的高,它自身含钙,磷、锌、硒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着非常强大的滋补作用,但是小的鲫鱼刺却非常的多,对于儿童来说,吃起来非常的麻烦,而这位老大爷把这种鲫鱼做成糟鱼之后,不仅味道鲜美,鱼骨吃起来也非常的酥软,小孩多吃的话不仅能补钙,还能增强免疫力。

图片中,我们看到这位老大爷在车上放着一口大铁锅,结果里边盛放的就是今天小编说的这种美食糟鱼,看起来软乎乎的,像烂泥一样,而且成色看起来也非常的脏,但是吃起来却相当的美味,老大爷俗称:”糟而不糟“糟是说鱼的鱼鳞、鱼骨,鱼刺烂熟酥面;“不糟”是说做好的糟鱼,鱼体完整,鱼肉虽软烂却还得有嚼劲。这样的糟鱼,15块钱一斤,大爷告诉我们说,这样一大铁锅,一次能做出80斤,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一大锅就卖完了,如果来晚了攀亲戚也没用。由于这种糟鱼做起来非常的考究,所以利润也非常的低,而如今在农村,大爷的,这个做糟鱼的手艺,几乎快要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