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前半叶,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有的是人像,有的是风景,这为研究当时中国的现状
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在这些人之中,就有西德尼·戴维·甘博。
甘博,美国社会经济学家、摄影家。从1908到1932年,他曾经五次造访中国,甘博还主持创建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在中国西部地区,他通过问卷调查、访问、拍照等形式,对当地进行考察、研究。回到美国后,甘博撰写了五本有关北京及中国其它地区社会面貌的书籍。可迄今为止,仅有《北京的社会调查》一书被译为
中文。
甘博拍摄的大量照片有利于了解当时的中国,更令人不解的是,他没有把某些照片公开。直到1984年,他的女儿凯瑟琳在一个鞋盒内发现有关中国的6000张照片,随后这些照片在北美19个城市及中国内地13个城市巡回展出,引发极大的轰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当时中国的农民,你是否想起了当代著名画家罗中立的作品《父亲》?

1919年,杭州的一家制伞店。

念私塾的学童。

天津,河边站立着一个警察,他的帽子很有个性,与清朝衙门的衙役头上戴的相似。

湖北宜昌,一位街边的菜贩正在给顾客挑选的蔬菜上称。

1917年左右,住在窝棚里的难民,令人看了满腹心酸。

山东济南,到庙里许愿的香客。

四川,一个男子坐在带棚子的独轮车上。

1917年,湖北宜昌,人们在街上理发,清朝的辫子早就不见了。

当时中国人的群像。

广州地区的士兵。

天津,孩子生病了,家人找洋大夫为其看病。

1917年的四川遂宁县,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人都穿不起鞋。

北京,一所幼儿园里的孩子。

当时中国人的群像。

广州地区的士兵。

天津,孩子生病了,家人找洋大夫为其看病。

1917年的四川遂宁县,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人都穿不起鞋。

北京,一所幼儿园里的孩子。

居住在窝棚里的难民妇女。

四川遂宁县,一个男子正在做草鞋。

北京的一所监狱,犯人们正在做火柴。

混迹在难民中的盲人。

老年妇女乞丐,衣衫褴褛,怀里还有一个孩子。

1917年,成都的挑夫们。

1917年,北京,丧葬品所用的纸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