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朴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学历高,外语好,来公司之初颇受领导器重。领导经常安排他做一些外事接待、活动策划类的工作。
起初,小朴干得很起劲,任务完成得相当漂亮,但时间长了,他便开始以各种借口推脱。
有一次,小朴推掉的任务落在我头上,我拿着方案去向他请教,顺便问起,既然他对活动这么有想法,为什么不自己接下来。
小朴说,这些本来就是额外的工作,他没理由拿一份
工资做两个人的事情。再说,干得多错得多,他不愿意吃那个亏。
原来,起初的积极表现是他的刻意之举,只是为了向领导证明自己的实力,方便以后得到重用或提升。忙活了一段时间没有回报,他便失去了兴致。
对他的“精打细算”,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直到去年小朴在储备人才进修名单中落选,我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这种怕吃亏的心态,其实是会限制职场发展的。
在小朴看来,本职工作以外做额外付出,会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学习,也可能增加出错的几率。但在领导看来,却是态度不积极、不愿意锻炼的表现。
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讲,只处理熟悉范围内的事情会让人越来越留恋舒适区,停止寻找突破。而不再接受新的挑战,也便很难有新的收获。
怕吃亏的人,目光都只看到了三寸远,没有为自己做长久的打算。许多“亏”都是成长的机遇,怕吃亏的人,其实是在拒绝成长。

朋友玉龙在一家公司做IT,被同事们戏称为“史上最受欢迎”的IT。
别的IT人员只负责调整电脑
系统,而玉龙向来是有求必应,所以大家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愿意来找他帮忙。
公司原来有一套电子流程审批系统,由于开发得早,有一些流程已经跟实际运行不太相符,各个步骤也都变得缓慢。因为系统大体上还勉强能用,而优化系统不但费时费力,弄不好还会不及原来的系统好用,所以抱怨虽多,但也一直没人提及系统优化。
这样吃力未必讨好的事,玉龙却闷头做起来了,常常加班加点地研究。有大半年,玉龙为了节省时间,中午都是叫外卖或者泡面对付。系统优化成功的时候,他差不多已经累掉了一层皮。
新系统方便快捷,为大家省了不少事,连老板都称赞玉龙是公司的“一把宝刀”。凭着不怕吃亏的精神,玉龙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职场常青树。
玉龙常说,吃点亏怕什么,问题能解决才是最重要的。
玉龙的吃亏哲学算得上是大智若愚了。那些遇到问题就明哲保身的人,表面上是没有吃亏,实际上也放弃了自己出头的机会。
职场永远需要能解决问题的人,不怕吃亏才是最受用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