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每逢饥荒,食物匮乏,人们为了活下去,只能见到什么吃什么:野草、树皮、腐肉等等,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如果遇到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天好几天都没吃的,饿极了的人类就把目光投向了同类……

欧洲考古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一个遗址中,他们发现了抛光的“颅骨杯”,经过鉴定,这个杯子是用人类头盖骨制作而成。
原始人在制作这个杯子时,去掉了面骨、蝶骨、枕骨等骨骼,只保留了我们常称为“天灵盖”的部分,利用它原本的弧形,制成了可以盛放东西的容器,骷髅杯的边缘还保留着用石器敲击的痕迹以及一些磨痕。

其实,颅骨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汉代就有相关记载。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听说匈奴单于曾经将月氏王头骨作为酒器,在一些已发掘的匈奴墓葬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用人头酒器做陪葬品的情况。
而西班牙这次出土的颅骨杯,据碳十四测年距今有5000年历史。那时候的伊比利亚半岛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族群和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时常会发生斗争。专家认为族群战争中的死者是颅骨杯的材料来源,而制作头骨杯的目的有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同类相食。在这个被发现的头骨杯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咀嚼以及骨髓被吸食的痕迹,和头骨杯一起被发现的遗骸上,也有类似的痕迹,这表明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史前人群中,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

第二种可能是表示战功。头盖骨的边缘处经过抛光,整个骨骼显得十分有光泽,这表明头骨杯精心处理过,除了剥皮、抛光外,还被煮沸。头骨数量代表着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战胜对手的个数,只有部落的强者才有可能杀死敌人,享用头骨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