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狮子是自然界唯一一种过着群居生活的猫科动物。它们常常结成群体,一起捕猎,一起哺育幼崽,一起抵抗外敌入侵。表面上看,狮群中的各个成员之间是十分团结的,但事实上团结只是表象,狮子其实是一种比较自私的动物。就拿捕猎来说吧,狮群在捕猎时全体成员并不会通力合作,有些狮子会“做样子”——做出捕猎的假动作,对制服猎物根本起不到作用;而有的狮子干脆不参与捕猎,坐享其成。

例如,当狮群的几头狮子一起围捕非洲野牛时,人们常常会发现,真正出力气、咬住野牛关键部位的仅有一两头狮子;另外还会有几头狮子咬住野牛的背、肚子等,虽然并不能给野牛带来致命的伤害,但也能却很好地牵制猎物;另外有一些狮子,只是站在野牛附近,张着大嘴乱吼,做做样子,实际上对制服猎物起不到一点作用(可能这类狮子认为它们可以起到威慑猎物的作用)。如果猎物被制服了,无论是出大力的还是出小力的或者是只做做样子的,都会很强势地进食,并且都一副“猎物是我捕到的,我功劳最大”的态度。有的成年狮子甚至不参与捕猎,当其他狮子把猎物制服后,就会赶紧跑过去分一笔羹。

经常坐享其成的是雄狮。很多时候雄狮不参与捕猎,当雄狮捕获到猎物后,雄狮就会跑过去,仗着大于母狮的体型及力量把食物霸占。当自己吃饱喝足之后,才轮到那些为捕猎贡献力量的母狮。

在非洲,狮子的猎物都是有迁移性的各类食草动物,所以在一个狮群的领地里,猎物的数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当猎物的数量较多时,狮群中的成员都不会饿肚子;当猎物稀少时,通过它们捕猎时候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狮子自私的本性。动物学家发现,当猎物缺乏时,那些落单的狮子或仅有两只狮子的狮群更不容易挨饿,成员数量超过7只的狮群却容易挨饿——它们不仅在捕猎时不会通力合作,还常常因为争夺食物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