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考入带编制的工作,其中最关心的就是未来养老金问题,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普遍偏高,极少的退休人员,限制于事业单位的高管,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拥有良好的自收自支的企业效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高层以及具有高档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有较高的养老金待遇。

但是随着整体改革的推进,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整体退休金差距,国家也在进一步的努力缩小当中,整体的退休金的缩减是希望整个社会拿到收支平衡,退休之后能够达到平均的待遇。
那么在整体的退休待遇当中,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到底能差多少呢?国家事业单位,公务员,以前在工作的时候不需要交这些养老金(俗称四险一金),现在才开始交,但是企业单位,除去国家电网这种单位,他们是在上班的时候交的这些钱本来就多,所以退休之后拿的也多,这无可厚非。
但像某些企业如中航工业,这些人员在退休之后拿的
工资跟公务员完全无法相比,尤其是普通职工,工作一辈子,辛辛苦苦,到手也就2000多,并且这些中干在职时是拿年薪的。这些公务员工资高,交的医疗保险多,因为是按照百分比来交,当他们退休时医疗保险报的更多,再说住房公积金,他们交一倍能退三倍,而企业呢,退一倍。说是企业年年涨工资,像一位退休二十多年,工作三十五年的员工,一个月现在有2700元。而公务员(普通),一样时间一样年龄现在一个月能拿5000元,不公平,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事实,说这些企业员工不知满足,每年都给涨工资还在这叫,那怎么不说公务员也长,长得更多呢?
人家都说,苦的都是工人啊……没人给老百姓说话,上海的游行,更是点醒了全中国的退休职工们。
养老金并轨能否解决接下来的平等问题?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在之前采取的是两种保险金的保险制度,为了减轻国家整体的养老金的支付压力,缩减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养老金差距,整体开始进行了养老金的政治改革,将双轨制变成单轨制,也意味着未来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保持一致。

按照社会平均水平来说,之所以个人判断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优于企业,最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资金池需要供养的人群。参与分配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资金池的都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费来源于财政,有保障。参与分配企业基本养老资金池的人群相对复杂,有正常缴费的,按缴费下限缴费的,失业的等等等等,总体来讲,从分配人群上讲企业基本养老的压力就更大一些。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强制搭配的职业年金。虽然企业可以相应建立企业年金作为养老补充,而且在分配上更灵活,待遇空间也更大,但是对于绝大部分非国有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额外增加成本的事,很少有企业实行。在极少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情况下,对比而言,机关事业单位强制搭配的职业年金就是养老待遇的极大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