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有人分析楼市上涨期还有一二十年,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一大目标没有实现,那就是城镇化。相较于发达国家百分之七八十的城镇化率,我们国家差距甚远。普遍都还处于50%左右的城镇化率,就连城镇化率最高的北上广深,也不过70%左右。所以,很多专家认为按照目前每年1%的左右的增长率,至少还需2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目标。

由此可见,要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就必须吸引人口进城,而这一最大群体,就莫过于农村户口居民了。其实,这几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就来自于这类群体的入城。很多人把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归罪于棚改,不可否认确实有一定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因为把房子拆了,把农民的地给收回了,他们没处可去,只能往城里搬。有了钱,没了住的地方,那就只能买房住了,这样拥挤的城市,房价就被推高了。
但是,这样的形势却是不可持续的。农村居民自古所依赖的就是种植农产品取得收入,现在他们的土地没了,收入来源极大减少。进城务工,只有靠干苦力活来获取收入,但都是相当微薄,并且很辛苦。要想依靠这点微薄的收入来支撑城里高额的生活费,还是相当有困难的。在花掉拆迁得来的赔偿款之后,他们面临的将是如何在城市里生存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因为大家听说的很多都是因为拆迁而暴富。然而那毕竟都是少数,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像北京那样,通过拆迁一夜暴富,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大多数的城市,拆迁之后都只能保留跟原有房产相等的赔偿。而且,即使拿到很多房产,因为租金收益的差距,并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当然,这也是因为城市间的差异带来的区别。
从这一轮三四城市房价的回落,大家就可以看出这些城市高房价的不可持续性。首先,因为棚改货币资金的支撑不可持续;因为棚改总一天完工的时候,同时政策也会有修改的时候。当资金来源受到控制,收入减少,房子没人买了,房价就自然而然就下跌了。其次,进城的农民,明显是不具备高房价的购买力的。且不说他们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就是进城务工,他们的
工资收入水平远远达不到高房价的力度。

所以,鼓吹房价通过城镇化发展来带动,其实是有点牵强的。如果一定要扯上点关系,那就是进城的农民会给楼市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想要通过他们来带动高房价,有一个关键点需要解决,那就是他们的收入和就业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很难对房价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