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四大文明古国,而在印度有一种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种姓制度。虽然种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但是这种现象在印度尤为严重。那么在如此等级森严的种姓下,如果中国人去印度旅游,属于哪个级别?

印度的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制度下,将人划分成4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中所描绘的,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这种世界上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就这样在印度被沿袭了千年,人们世代承袭。

婆罗门是最高等级的存在,主要由僧侣贵族组成,二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四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而贱民则不被列入其中,在这种种姓制度之下,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高种姓儿童

贱民
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尽管印度独立以来,已废除种姓制度,但几千年来种姓制度造成的种姓歧视在印度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相当严重。可以说不幸生为贱民,一辈子不能翻身。

如果咱们中国人去印度旅游,那么在印度人眼中,肤色则成为他们划分等级的方式之一。例如,欧洲人肤色白,那么在印度就有天然的优势,地位如同婆罗门。而中国等东亚国家,黄色肤色为主,则被归入
刹帝利和吠舍,东南亚等地区的人则是
吠舍和首陀螺。这是印度人传统的划分观念,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印度人对于外国人的等级划分也没那么严格,相对而言比较随意,同等的对待每一位外来游客。

大家对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