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历史的同学们都知道,中日甲午海战中,走出了不少的名族英雄,邓世昌等一批民族英雄的崛起,让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激情澎湃,无奈最后中日甲午战争还是以中国的大败结尾,国人将其归咎于大清国运衰落,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如此,德国档案给了我们真正的答案。

原因就是大清国的军舰,均来自德国与英国的造舰场,最多的来源那就是来自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正因为如此,被历史档案馆记录了下来,我们才能知道其中的原因。在19世纪末的时候,海军正在经历着改革、升级的动荡时期,海上战舰从风帆战舰转变为了蒸汽战舰,木头战舰转变成为钢制战舰,已经不是我们三国时期的射箭了,而是大炮与钢铁之间的战斗了!

而大清的战舰则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试验品,当时的北洋海军最核心的是镇远舰、定远舰,这已经是那会德国最顶尖的萨克森级铁甲舰作为蓝本,然后汲取了英国的不屈号的优势点改造而来,这成为了德国设计下一代战舰的模型,当时的大清其实使用的已经是较为先进的战舰,无奈并没有投向过战争,它的缺点,我们并不了解。

战舰是要投身于真正的战争,面临的问题却是防御能力差,存煤量太小,很难远航,也不适合打持久战,实实在在的豆腐渣战舰!所以中国的战舰想要集合所有优势,英国当时的国情是主要占领殖民地多,所以他们的战舰轻盈,速度快,爆发力强,但防御能力差!德国没有那么多的纠纷,他们的战舰则更为笨重,偏向于防守。

那么大清当时的决定是选择德国的防御性,耐耗型战舰,定制的战舰致远舰一跃成名,是当时最快的军舰,比阿姆斯特朗给日本
提供的浪速等战舰更高级,在当时比起吉野战舰稍微差点。

日本的吉野战舰,在当时是最新式的战舰,在速度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进攻上,吉野号全部装备的是大口径高射炮,大口径速射炮,但是比起中国的镇远,定远战舰,他不够强硬,很难承担起防守的重任,定远所安装的305毫米的主炮,是日本所有海舰都吃不消的。而镇远的防御又是顶级的,日均战舰打过来,几乎不受摧残,所以当时有一段时间处于休战状态。

真正让大清战舰落败的,是在战争过程中,弹药没了,整个北洋海军在当时都免了这个问题,即使战舰不停受弹仍然可以一战,没有弹药的北洋海军却真的失去了还手之力。如此强大的战舰,没有了弹药,还怎么发挥威力呢?然而没有弹药的原因却是大清国自己造成的,因为大清考虑到经济问题,想节约成本,让天津机器制造局自己生产,那怎么可能呢?

德国档案来看,并且有一位德国海军的军官回忆,这个当时大清就没有定制足够的大炮,那怎么能真正的投身于战争呢?真的是因小失大,白白毁了北洋海军,炮弹都没有,怎么能不败呢?北洋海军没落的真正原因,从巅峰到低谷的真正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资金问题,那么贵的战舰买得起,弹药买不起吗?那么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