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会出现相同条件下晚退休比早退休养老金高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情况,为什么呢?
[font="]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4年10月国家推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模式逐渐转化为社会化统筹养老,而不再有用人单位(政府财政)养老了。虽然,政府财政仍然会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
基金支付困难的时候予以补贴。但是,养老金待遇模式必须要科学化、规范化,形成有效的计算机制。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20年的时间,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践出了较好的方法。
因此,2014年10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采取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新参保缴费人员的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中人通过过渡性养老金实行过渡。不过,机关事业单位额外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职业年金作为补充。
[font="]退休待遇计算10年过渡期为了确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的平稳过渡,国家制定了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实现退休待遇计算老办法和新办法比较,老办法退休待遇高,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待遇。新办法退休待遇高,在发放老办法退休待遇的基础上,按照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发放。从10%逐渐增长到100%,2019年是发放50%。
退休待遇老办法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老办法,是以2014年10月本人的基本
工资为基础,乘以退休时总工龄确定的计发比例,以及2014年时确定的相应级别对应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

现在还使用2014年的工资标准和生活补贴数额,有人会觉得有些低。不过,这也是国家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最重要目的。毕竟过去的老人都是使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过去的办法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使用。计算出来的基本待遇,按照有关调整方式和每年的工资增长率进行增长,总体幅度还是跟退休人员增长的幅度差不多。详细介绍起来非常复杂,就不再赘述。
[font="]退休待遇新办法计算公式新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公式,包含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在内的四部分。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跟企业退休职工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贯彻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不用再按照退休时的职级、职称定标准了。计算公式,全国都是统一的,更加公平。
过渡性养老金是由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2014年10月以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缴费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由于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所以发放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计算方式各省市并不相同,四川省是按照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4%。

视同缴费指数,一般是根据退休时的级别确定的。这也是贯彻了原先退休待遇计算老办法中,按照退休级别确定养老待遇的一个重要模式。
这种情况下,如果2018年退休,有40年工龄,视同缴费年限36年。
过渡性养老金,在视同缴费指数是1.5的情况下,可以领取高达75.6%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基础养老金,如果按照40年工龄计算,平均缴费指数也是1.5,基础养老金是5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每月可以领取的钱数,都等于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60岁退休是139个月。
[font="]造成差异的原因退休后每年的基本养老金都会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增涨。过去事业单位是单独下发通知的方式,进行定额增涨。现在是通过国家统一发布调整通知的方式,确定调整水平然后进行增涨。普遍来讲,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的待遇增长水平在4%到5%左右,而且基本养老金并不包括职业年金。
可是,退休待遇新办法计算养老金时,使用的重要基数社会平均工资,要按照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在过去多年我们的工资增长率始终在10%以上,即使是2018年名义增长率都达到了11%。

再加上过渡性办法每年会额外增发10%的差额,确实会导致每晚退一年养老金都有几百元的提高的情况。
不过,2019年5月国家实施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核定,有效降低了社会平均工资的标准。相应差距可能会缩小一些。不过国家明确要制定过渡性方法,确保退休人员的待遇。
总体来看,在社会平均工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只要身体能胜任工作,早退休并不是很划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