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谈判的事情,这话说的其实是有点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想想历史上,哪次涉及领土的争端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轮回。说到底,领土是可以谈判的,就看你的肌肉强不强,壮不壮,在实力上有多少斤两,这才是决定一个国家能不能喊出来领土不可谈判这句话的底气。
在古代的中国,我们一直称自己是天朝大国,既然是大国,那就应当有大国的样子。说实话,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国家也一样,看着在自己膝下承欢的藩属国们,想想那贡品,那阿谀奉承的虚情假意,那能够行使的颐指气使的举动,往往会让人难以忘怀,陶醉其中。而我们大国的样子,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领土的不在乎,自己肉多,割一块给小兄弟也不心疼,所以,有时候领土却是实可以谈判的,或者说可以被用来赏赐的。

如古代的朝鲜,其国界很长时期大都处于大同江之南,这也是古代朝鲜的基本领土了。只是后来,由于中原王朝的动乱或者不重视,导致了朝鲜逐渐将领土边界往北方推进,最终抵达到鸭绿江畔,彻底与中国划江而治。只因朝鲜后来表现比较乖巧,最终这些领土就得到了中国的承认,直到现在,确实已成为既成事实了。
朝鲜如此,越南也不遑多让,攫取领土的野心一刻也没停止。清朝时期,彼时的越南还被称为安南,由于与中国交往甚密,受中国文化熏陶较早,所以越南又有小中华之称。越南自从明朝时期脱离中国以后,向北发展的意图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当时的中越两国边界默认以大诅咒河为界,两方相安无事。为啥是默认,要知道,当时越南是藩属国,在天朝上国的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边界不用划分那么清,毕竟你的也是我的。

随着后来中国动乱,越南的手开始不老实了,渐渐地往北伸。越南人先是占去了小白河以南的地区,看到中国毫无反应,又度过小白河,来到了小诅咒河,整整占据了中国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来在小白河一带发现了大量的矿藏,中国官员开始翻检史籍,最终发现原来这一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那就要回来吧。越南不服气,上了封奏折给雍正,言语恳切,毕恭毕敬,雍正心情大好,大笔一挥,给你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吧!
越南人心里不服气,毕竟对自己来说损失了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呢!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日子还是要过的,于是就锣鼓喧鸣,风风光光的将雍正赐予的诏书迎回了国内。消息传来,雍正真是太高兴了,没想到越南这么听话,于是,再次降下天恩雨露,赐予友邦,把那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都给你吧,这下越南人雍正和大清是感激涕零,如同再生父母般的尊敬了。就这样,这片土地不姓中,而是姓了越。

后来随着帝国殖民主义的兴起,法国占领了越南地区,中国虽然不能与法国抗衡,但也是一方大国,于是两边就需要勘测边界。可想而知,对于生活在边界上的人们来说,面对金发碧眼的法国人那可是需要勇气的,人都是喜欢安逸,喜欢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的,由大清统治,自己习以为常了,若让法国人统治,光看那长相就睡不着觉,所以,大家一致同意回归中国。
这些百姓们一边抗议着一边把原先的界桩往南移动,最终边界确定后,中国收回了曾经“赏赐”给法国的600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没有拿回来完,但是好歹也有了点“功绩”,可以吹嘘一番了。事实上,这份功劳应该放在那群愿做中国人的民众身上,而不应当成为清政府吹嘘的依据。我们知道,中法大战,清朝胜利,但最后却得了一个“胜而败”的结果,可想清政府在面对法国人时是何其的软糯。

一百年后,当中国收回香港时,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也曾经想耍赖,但是邓公大手一挥,领土问题不容谈判。这句话是不错,但是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实力,话说的也应有底气。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气概来自于实力,自信来自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