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位于我国大陆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与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河北等六省相邻,因大部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因省域为我国早中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有“中原”“中州”之称,又因古属豫州而简称“豫”。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我国“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境内。元朝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当时设有河南江北行省,省治为今开封,辖有今河南大部,江苏、安徽长江以北部分及湖北北部等地区,明朝建立后河南正式设省。明朝时期,河南共辖有八府一直隶州,这八个府中有两个府以“德”为名,府治分别是哪里,各辖有哪些地方,现各为哪个市?
元朝时期,归德府为河南江北行省直隶府,明洪武元年设河南省,归德府降为归德州,并省原府治睢阳县入州,隶属于开封府。明嘉靖二十四年,归德州升为归德府,置商丘县为府治,隶属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袭明制,民国初废府存县,现在商丘为河南省地级市。
归德府,即今商丘,归德之名始于五代后唐时期,唐庄宗将宣武军改为归德军,称宋州归德军,归德之名自此而始,后周时赵匡胤曾于此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为其“龙兴之地”。北宋建立后宋州升为应天府,为京东西路路治,后更为四大“陪都”之一,称“南京应天府”,靖康之变后赵构即于此登帝位。
归德府则始于金时,赵构于此登基不久应天府即被金军所占,伪齐刘豫降应天府为归德府,此后属南宋则为“南京”,属金为归德府,金末更曾迁都于此,南宋配合蒙古灭金时曾短暂占领此地,元朝时期为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府治睢阳县。元朝时归德府辖区较大,明朝升归德州为归德府后,辖有商丘、宁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及睢州等共1州8县,大致为今商丘及周口一部,所辖地域较元朝有所缩小。
彰德府,府治为安阳县,安阳历史上曾有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古称,先后为商、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国都,今安阳市为河南省地级市,不仅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彰德之名同样始于五代,五代后晋时于相州置彰德军节度,后汉、后周及北宋时均称“相州彰德军”,北宋时隶属于河北西路。金灭北宋后于公元1192年升相州为府,府以“军”名称彰德府,府治安阳县。元朝时期,彰德府改为彰德路,直属于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明军攻占彰德路后改其为彰德府,属河南省,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称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彰德府,府治安阳,辖有安阳、临漳、汤阴、林县及磁州共1州6县,辖区大致为今安阳大部、鹤壁一部及河北磁县、涉县、临漳及武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