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官方报刊发布了一系列的集合文章,公布了卡中国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一时间引发了众多讨论。国人突然意识到,想要彻底成为强国,路阻且长。我们将就此做一个专题,分析这些卡我们脖子的关键技术究竟难在哪?上期说到国产机器人算法不精,近日讲述高铁钢轨的铣刀。
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一直备受关注。在绝大多数的认知中,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最为一流的高铁技术,但事实上,这一领域仍有许多不足需要攻克,其中甚至包含一种被国外技术垄断的核心部件——铣刀。
高铁想要正常运行,达成高速效果除了车体外,还要考虑轨道因素。据悉,高铁下的钢轨,看起来是冷冰冰的钢铁结构,但在业内人士的形容里,它们仿佛都有生命。天冷钢轨会紧缩,天热则会舒展筋骨,再加上越来越快的车速和不断增加的万吨大列,钢轨需要承受的压力也日益加大,相应的损伤也就越大。如果这些钢轨没有得到及时养护,会直接影响到高铁的正常运行,甚至出现脱轨等严重后果。日本新干线在对钢轨的维护恰当,因而使之寿命延长了30%,我们也希望如此。
作为高铁强国,中国研发了双动力电驱铣磨维护机器人装备,专门用于钢轨的急救,护理。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设备的核心部件——铣刀依然需要从国外进口。铣刀由超硬合金材料构成,经过研究,我们知晓它的金属成分,但却不了解其中的配比以及合成工序。而出口给我们的外国企业无论中方出多高的价格,都始终保持沉默,只卖产品不提供技术。和别国的先进企业近百年的经验相比,我们在铣削技术上仍处于“学徒”阶段。
“我们不能永远被外国卡脖子”——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曾在日记中写道。起步晚,不代表永远无法超越。事实上,近两年中国已经在铣削技术上加大了投入,目前成都工具研究所已经探索出了一个试验方案,理论上接近国外水平。这条路满是荆棘,但中国人经历五千年的锤炼,最不缺的就是披荆斩棘的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