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话说,古来圣贤皆寂寞。
真正优秀的人,大抵都是孤独的。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你越是合群,往往就越平庸。
一个人的优秀,往往都是从孤独开始的,而一个人越是熬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就越是优秀。
01
人,越优秀,越孤独。
今年,马云卸任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职位,许多人在感到愕然的同时,也佩服他的智慧,毕竟拿得起,放得下,懂得急流勇退。
原本大家也都认为,马云会在接下来的退休时光中,好好享受人生。可他并没有,反而是忙着跑去联合国打卡上班。
他既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又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更是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的联合主席。
当然,许多人又开始看不懂他了。
有人觉得他太闲,没事找事儿干。有人质疑他矫情,炫富,把自己捧到高高的神坛。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仿佛都是跟大众生活脱节的。
记得有一年,马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无奈地说到:
“有朋友听说我参加气候变化大会,说我发疯。为什么放着那么多事不做跑到巴黎来?在中国,每当有人对我不满意,或者觉得我疯了的时候,就说我是外星人。”
毕竟当所有人都在为了生计,挣钱,和养老发愁时,马云却在跟我们义正言辞地谈一些仿佛不切实际的空气、阳光和水。
马云注定是孤独的。
因为很少有人,在经济上,像他那样已经达到了彻底的财务自由。也很少有人,在精神上,像他那样淡薄名利,没有太多个人的私欲和贪心。更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心怀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
不同层面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关注的东西,显然是不一样的。
当一个人走到了高处时,自然理解你的人也就少了。毕竟站在山脚的人是多数,能有魄力,勇气和实力站上山顶的人,屈指可数。

02
越孤独的人,内心越丰盈。
孤独,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
于孤独之中,见安静中的素与美,品生活的诗意与芳香,才会发现这样的日子愈久弥香。
哲学家梭罗,曾远离社会的灯红酒绿,只身一人隐居瓦尔登湖。
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梭罗写下了《瓦尔登湖》这一超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两年多的隐居生活,梭罗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自耕自食,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他在书中写道:
“有一种孤独的乐趣,让人享受。在瓦尔登湖阅读、耕种、垂钓、写作,独自生活,或是独自漫步湖畔,洗刷掉都市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平静。”
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儿一定很孤独,很想见人吧,特别是在风雪天里。”
梭罗回答:
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至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
是啊,远离外界的纷杂,寻一处静谧之地,闲听窗外风雨,也是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他用他的生活态度告诉我们,人生最高级的活法,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不受外界干扰,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
就像杨绛说的那句:
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03
孤独,是一种伟大的生产力。
只有认清孤独和痛苦,才能过好这一生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神经学家,曾做过一个“体验孤独”的实验。
结果指出:
人在孤独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会更具创造力、领导力,并且有极大的概率能够激发新的思维方式。
知名导演李安,无视所有嘲笑、非议,不断创新,孤独创作,创造了
电影届的一个又一个
神话。
香港著名词作人林夕,在孤独的日子里,创作出无数道尽人心的悲欢离合,用歌词照亮了许多人的孤独。
天才画家梵高,于孤独之中探索旅途。孤独滋养了他的心神,赋予了他的浪漫,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创造出了《向日葵》等经典名画。
史铁生,他21岁瘫痪,后来又得了肾病,一生只能插着尿管,随身带着尿壶。可他在孤独痛苦中,写出了十几万字的《病隙碎笔》。
只有认清痛苦,我们才能学会如何与不幸相处;只有认清孤独,我们才能明白人生的意义。
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是对自己灵魂的洗涤、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畅想。
成长,就是学会和孤独相处,因为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孤独更能磨砺一个人的心态,让人看清生活、学会生活。
龙应台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源于孤独。”
04
周国平先生说,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我想说的是,当你接纳了孤独,孤独也会接纳你!
往后余生,请活得自我一点,通透一点,成熟一点,孤独一点!

来源:洞见、温暖的女子
真正厉害的人,身上往往会有这6个特征
关系再好,也别做这四件事
钟南山: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人的好运从哪来?
只想和舒服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