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田维在《花田半亩》中曾这样写道:
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人活一世,聚散无常,心宽似海,人生才能风平浪静。
只有到了一定年龄,经过生活的洗礼,才懂得想太多,就是一种折磨。
降低期待,少在乎他人眼光
佛说: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心念,决定了万事万物。
京碧寺寺门匾额书有“第一义谛”四个大字,龙飞凤舞,灵韵非凡。
很多爱好书法的游客都慕名而来,据悉,这字出自洪川大师之手。

大约两百余年前,洪川大师来到京碧寺,寺里的和尚请他写这4个字。
洪川大师初时将这四字写在纸上,可是替他磨墨的那位和尚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不讳的人,瞧见他的字,批评道:“这幅写得不好。”
“这一幅呢?”洪川大师问。
“不行不行,比前一幅还差!”这位和尚说。
洪川大师并未生气,耐着性子又一连写了八十四幅“第一义谛”,可和尚仍觉不够完美。
最后,这位和尚有事离开了片刻。洪川大师心想,这下就能避开和尚那挑剔的眼光了!于是,他心无羁绊,自由自在地挥洒出“第一义谛”四个大字,和尚回来看了惊叹道:“神品!”
为什么和尚盯着洪川大师,反倒字写不好呢?
原因就在于外界的眼光,在乎评价,顾虑结果,所以没能随心所欲,自然发挥不出自己的实力。
一生很短,不要在过分在乎他人的眼光,冷暖自知,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生活是自个的,你不是钞票,人见人爱,谁都喜欢,别总是顾及别人,别总是迁就别人,别活在他人的眼中,没了自己。
降低期待,不要太看重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地位,一切随心随缘,平常对待,心若释怀,生命便是精彩。
与其费尽心机,取悦别人,不如放下脚步,丰富自己。
人的一生,不能奢求太多
什么是幸福?
一个有闲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一个下岗工人说:能上班就是幸福;一个失去双亲的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说:能看见就是幸福;一个小学生说:每天都好多作业,没有作业就是幸福……
我们总是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其实,一回头,别人也在仰望和羡慕你的幸福。
少一分计较,多一分豁达;少一些乱想,多一分安宁。人生,越知足,越幸福。
人,只有一生,追逐太多欲望,只会身心疲惫。
幸福,来自于心灵的知足;快乐,来自于精神的富有。
生命是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今天比昨天过得更幸福快乐,便不枉此生了。

平常心看待得失
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世间万物皆不得长久,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得失,不过是人生之常态。人有追求是好的,但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心不快乐,何来安稳?
告诉自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种树时,认认真真。结果时,随缘尽兴。
放下得失,随缘自在心安然。
人生总有得失荣辱,生活总是令人无奈。但只有你看淡些,看开些,放下些,一切才能如常。
面对无常,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切顺其自然,才可以在这无常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算数题。想要的多了,包袱就重了。要想自在,便得放下;要想快乐,便少计较。
人活着,开心最重要,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活好自己,别辜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