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你一定悄咪咪和别人攀比过!其实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就会与周围的群体进行比较,一切皆可比,可是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优点呢?

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比较?
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喜欢和别人比较。小时候比谁的书包好看,谁的字写得好,谁的成绩更好,长大之后比穿着打扮、比受欢迎程度,出入社会之后比收入、车子、房子,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没完没了的比较。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和他人比较的心理,只是深浅程度不同而已。这来源于人类的动物性,人是群居动物,也都是社会人,在人们相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互相之间进行各种比较。

比较可能给我们带来自我怀疑的认知倾向
无论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还是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亦或是我们每个人骨感的现实状态与丰满的理想状态的比较,只要比较一旦产生,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对于不认识的人天高皇帝远没啥感觉,但是如果有人过来跟你说你身边谁也取得了哪些成就,心理不免触动一下,产生一些心理落差,心情也会down下去,挫败的心理体验便会产生自我怀疑的认知倾向。

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路。
马克·李维的一本短篇小说《偷影子的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爸爸常说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关键,是你能多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克服了多少不足。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明白自己的长处在什么地方。这样的做法好在,在现在的社会中总是离不开比较,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能够使你不至于在与众多的优秀的人的对比中迷失,而更多是明白自己的优势,扬长补短,成为芸芸众生中一个最特别的自己。

对自己充满自信,圆满自足,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人生短暂,活得简单一些。如果看开,就能多些快乐;如果计较,就会多些烦恼;如果懂得,就会多些理解;如果知足,就会多些幸福;如果放下,就会感觉轻松。
看到这里,希望你会喜欢。